你怎么看待B站的《后浪》,是对年轻人的鼓励还是捧杀?( 四 )


何冰,生于1968年,他的青年期1986~1996年 。是啊,他做为b站《后浪》的演讲人,哪一句不是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对当年年轻人的羡慕,祝福和信任 。他代表了这一代年轻的人父亲,是这代人享受物质的奠基者,更是这一代年轻人承载家国梦的殷殷寄托者 。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后浪》对年轻人是鼓励还是捧杀,视角不同一切就不同了 。年轻人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希望他们生逢盛世,肩负担当 。
你好!我是微凉 。在我看来,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后浪》更多是对年轻人的鼓励 。
1. 《后浪》的演讲者不是年轻人,而是一位有资历、有影响力的前辈,借五四青年节之际,致敬中国的年轻一代 。


2. 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个人都必然会老去,慢慢地跟不上时代,把建设时代的任务交给新的继承者,这是每代人都必然要经历的命运 。何冰老师的发言,也让我从“前浪”的身上,看到了时代必然越来越好的希望 。
3. 如果总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固步自封,社会就很难进步 。人类文明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是前赴后继的前辈们建设和传承的结果 。正如作品中所说:
4. 毛主席曾说,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年轻人的 。
前辈鼓励年轻人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勇敢追求自己热爱的梦想,早已不是首次 。年轻人永远是未来世界的建设者,这一点毋庸置疑 。
5. “你不必活成我们想象的样子,因为我们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 。”
时代越来越自由开放了,年轻人也以各种新奇的方式引领潮流、改变世界 。长辈们以如此谦逊诚恳的态度鼓励年轻人,年轻一代也应该当仁不让地接过橄榄枝,积极地实践前辈的教诲和希望 。
6. 作为群体之间的对话,视频传播的是一种礼敬和理解,初心是为了打破两代人之间的壁垒 。
我看不出这种努力和示好有何不妥,即便转发的不是年轻人,又有什么问题呢?我觉得年轻人也应该有继往开来的大气和担当,不必恶意揣测 。
7. 当然一个作品能够展现的层面是有限的,寥寥数笔的画面当然不足以概括年轻人的全貌 。年轻一代的生活并不容易,也有许多隐忍和委屈,有想要倾吐的辛酸和弦外之音 。
任何一个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解读,必然会得到不同的结论和反馈 。这是合理的 。
8. 我们不用全盘接纳,也不必全盘否定 。我们怎样解读他人和世界,都是自由的 。
但作为年轻人,我更希望以积极的视角去看待一切,用建设性的心态去推动未来 。因为这样更容易快乐,也更容易对自己和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
9. 我们的社会从来不惧怕不同的声音 。从来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不论是作为“前浪“还是”后浪“,都应该用一颗宽广的心去迎接这个变化中的世界 。

你怎么看待B站的《后浪》,是对年轻人的鼓励还是捧杀?

文章插图
《后浪》显然是对年轻人的赞美,但是《后浪》后续的评论有多猛烈,人们对年轻人的误解就会有多深 。这个视频发出后和我们想象的一样,一时间引发了不同群体不同人群的极大争议,同时也衬托出了两种态度,一种是70、80这些上一代人的羡慕与祝福,一种是90、00后的尖锐评论 。
代沟永远存在,只是在慢慢的填补,年轻人的生活现状,心理现状不仅仅是视频、报告中所说的那样 。
我记得之前网络上总有人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年轻人,然而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现实中年轻人拿起了前辈递来的接地棒,在传统领域和新兴行业内不断发光发热,用他们的理解去传递着中华文化和名族精神 。网络上,他们并未沉迷,而是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着自己的风采 。年轻人需要的不是多么华丽的夸赞,而需要多元化的理解和支持,需要老一辈的肯定和鼓励 。包容年轻人,一起共存向前发展才是最好的结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