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官,宋朝三司各部设一员,主管各案公事 。开封府亦设左、右推官各一员,分日轮流审判案件 。
【2】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 。
【3】二宫,太皇太后与皇太后,在当时指宋仁宗曹皇后和宋英宗高皇后,出自苏轼《谏买浙灯状》 。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曰:臣之所欲言者,三言而已 。愿陛下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 。人主之所恃(shì)者人心而已,如木之有根,灯之有膏,鱼之有水,农夫之有田,商贾之有财 。失之则亡,此理之必然也 。自古及今,未有和易同众而不安,刚果(愎bi)自用而不危者 。陛下亦知人心之不悦矣 。
当时王安石正推行新法,苏轼上书论新法不利,说:我所想说的,三段话而已 。请求陛下维系人心,尊重风俗,保存法纪 。
接下来,第一段,维系人心 。苏轼说:君主所依靠的是人心,正像树有根,灯有油,鱼有水,农夫有田,商人有钱 。失去了就会灭亡,这是必然的道理 。从古到今,没有说与民休息的不能安定,刚愎自用而不遇到危险的 。想必陛下也知道百姓对新法的不满了 。
祖宗以来,治财用者不过三司 。今陛下不以财用付三司,无故又创制置三司条例一司,使六七少年,日夜讲求于内,使者四十余辈,分行营干于外 。夫制置三司条例司,求利之名也;六七少年与使者四十余辈,求利之器也 。造端宏大,民实惊疑;创法新奇,吏皆惶惑 。以万乘之主而言利,以天子之宰而治财,论说百端,喧传万口,然而莫之顾者,徒曰:“我无其事,何恤于人言 。”操网罟(gǔ)而入江湖,语人曰“我非渔也”,不如捐网罟而人自信 。驱鹰犬而赴林薮(sǒu),语人曰“我非猎也”,不如放鹰犬而兽自驯 。故臣以为欲消谗慝(tè)而召和气,则莫若罢条例司 。
从太祖皇帝以来,管理财政的只是三司 。现在陛下不把财政权利交付给三司,无故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用六七个青年人,日夜在里面讨论研究,又派出四十多人,分头外出办事 。在臣看来,制置三司条例司,是求利的名义;六七个青年人和四十多个派出人员,是求利的工具 。这样一来,声势很大,百姓感到惊讶和疑虑;创立的法令新奇,差吏感到畏惧和疑惑 。如果用皇帝的身份来谋求财利,用天子的宰相来管理财务,难免会让万民议论纷纷,但面对这样的议论情况,朝廷却置之不顾,还说:“我没有干过这些事,何必顾虑别人议论呢 。这样的行为就像拿着鱼网到江湖去,对人说“我不是捕鱼的”,不如丢掉鱼网,人们自然相信你 。就像赶着鹰和狗进入山林,对人说“我不是打猎的”,不如放掉鹰和狗,野兽自然安静了 。所以我以为,要消除谗言和奸邪,使朝廷上下和气,就需要撤销制置三司条例司 。
【1】三司:北宋置,通管盐铁、度支、户部,掌邦国财用大计 。有使、副使、判官、三部使、三部副使、三部判官等,神宗元丰改制废 。
【2】制置三司条例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置,志在革除宿弊,更立新法,以开财利之源 。熙宁三年,罢归中书省 。
【3】慝:tè,灾害、奸邪 。
今君臣宵旰(xiāo gàn),几一年矣,而富国之功,茫如捕风,徒闻内帑( tǎng)出数百万缗(mín),祠部度五千余人耳 。以此为术,其谁不能?而所行之事,道路皆知其难 。汴水浊流,自生民以来,不以种稻 。今欲陂(bēi)而清之,万顷之稻,必用千顷之陂,一岁一淤,三岁而满矣 。陛下遂信其说,即使相视地形,所在凿空,访寻水利,妄庸轻剽,率(shuài)意争言 。官司虽知其疏,不敢便行抑退,追集老少,相视可否 。若非灼然难行,必须且为兴役 。官吏苟且顺从,真谓陛下有意兴作,上糜帑( tǎng)廪(lǐn),下夺农时 。堤防一开,水失故道,虽食议者之肉,何补于民!臣不知朝廷何苦而为此哉?
- 古代汉语淮阴侯列传全文翻译 淮阴侯列传原文及翻译
- 临江仙苏轼赏析及翻译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翻译及赏析
- 姚平仲小传阅读答案 姚平仲小传翻译
-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注释 文侯与虞人期猎文言文翻译
- 最值分享的十首名诗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词赏析
- 中秋的传说-中秋节的传说视频
- 现代城市房屋道路风水浅说 与传统风水有何联系? 房子和路的风水
- 历史上哪些写清明的诗歌流传千古?
- 明朝大多数皇帝的寿命为什么都没能遗传朱元璋和朱棣?
- 苏轼的诗海棠的诗意 海棠苏轼古诗赏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