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户:在宋代特指有恒产的平民,主要是地主,多充官府职役 。《宋史·食货志上五》:役人必用乡户,为其有常产,则自重 。
【2】杨炎:唐朝德宗朝宰相,古代经济学家,创建两税法 。
【3】两税: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更加严重 。朝廷将地税、户税等各项繁杂的税收统一,分夏季和秋季征收,合称两税 。
【4】租庸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推行的赋税制度,在唐朝安史之乱前实习 。
【5】青苗钱: 宋代在庄稼青黄未接时发放的农业贷款 。
昔汉武帝以财力匮竭,用贾人桑羊之说,买贱卖贵,谓之均输 。于时商贾不行,盗贼滋炽,几至于乱 。孝昭既立,霍光顺民所欲而予之,天下归心,遂以无事 。不意今日此论复兴 。立法之初,其费已厚,纵使薄有所获,而征商之额,所损必多 。譬之有人为其主畜牧,以一牛易五羊 。一牛之失,则隐而不言;五羊之获,则指为劳绩 。今坏常平而言青苗之功,亏商税而取均输之利,何以异此?臣窃以为过矣 。议者必谓:”民可与乐成,难与虑始 。”故陛下坚执不顾,期于必行 。此乃战国贪功之人,行险侥幸之说,未及乐成,而怨已起矣 。臣之所愿陛下结人心者,此也 。
从前汉武帝因国家财力枯竭,便使用商人桑弘羊提出的均输法 。均输法是与时代息息相关的一种经济制度,“买贱卖贵”四个字实在难以概括它的意思 。简单来说,西汉每一个郡国应向朝廷贡纳物品,而运输过程人力物力消耗巨大,且各国上贡的物品有可能是劣物,都抵不上运费消耗的成本 。因此,朝廷规定,当地上交的贡品应按照市价折合成当地土特产品,上交给均输官,均输官再运输到各个地区高价出售,这其中就涉及到了供给需求的一个经济学原理 。这样的措施呢,既可以促进物资的流通,节省朝廷调度的消耗,也可以通过出售上贡的物品增加财政收入 。不过,随着法制的施行,这个法律也存在了一些问题 。所以,苏轼说:
这一制度实行以后,当时的商人们都停止来往商品交易,没有交易之后,人们还是需要物品啊,导致盗贼更加猖獗,几乎酿成乱事 。汉昭帝登上帝位后,执政的大臣霍光顺应民心、取消均输法,使天下归心,再没有出现乱事 。想不到今天桑宏羊提出的这种理念又兴起了 。我观察,这种法制在最开始,所花费的钱财已不少,纵然能有一些收获,能征收一定商税,但所受的损失必然很多 。例如有人为主人畜牧,用一头牛换来五只羊 。失去一头牛,就隐瞒不说;获得五只羊,却指为功劳 。现在毁弃平常的法律,而只说青苗法的功绩,损害商税而只看到均输的利益,和这个有什么区别呢?我以为是这是法制的过失 。当然,反对的人也会说:“百姓乐于见到成功,却难于开始 。”所以陛下不顾舆论,坚持这种做法,一定要实行下去 。这种做法就像战国时代那些贪功的人,做一些冒险的事情想要侥幸成功,不等到事情的成功,怨恨就已经起来了 。综上所述,我希望陛下维系人心,而不是更改法制,使酿成乱事、损失利益 。
【1】桑羊:指西汉时期大臣、商人桑弘羊 。推立“均输法” 。
【2】均输法:西汉每一个郡国应向朝廷贡纳物品,而运输过程人力物力消耗巨大,且各国上贡的物品有可能是劣物,都抵不上运费消耗的成本 。因此,朝廷规定,当地上交的贡品应按照市价折合成当地土特产品,上交给均输官,均输官再运输到各个地区高价出售 。这样的措施呢,既可以促进物资的,节省朝廷调度的消耗,也可以通过出售上贡的物品增加财政收入 。不过,随着均输法的推行,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
- 古代汉语淮阴侯列传全文翻译 淮阴侯列传原文及翻译
- 临江仙苏轼赏析及翻译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翻译及赏析
- 姚平仲小传阅读答案 姚平仲小传翻译
-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注释 文侯与虞人期猎文言文翻译
- 最值分享的十首名诗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词赏析
- 中秋的传说-中秋节的传说视频
- 现代城市房屋道路风水浅说 与传统风水有何联系? 房子和路的风水
- 历史上哪些写清明的诗歌流传千古?
- 明朝大多数皇帝的寿命为什么都没能遗传朱元璋和朱棣?
- 苏轼的诗海棠的诗意 海棠苏轼古诗赏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