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与吕本中有过交往 , 但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 , 并未列陈与义之名 。宋人也有称他崇尚陈师道的 , 但多数人认为他于杜甫 。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称杜甫为江西派的“一祖” , 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陈与义不是江西人 , 作诗重锤炼 , 固然有与陈师道相似的地方 , 但他重意境 , 擅白描 , 与黄庭坚的好用典、矜生硬 , 迥然有别 , 不应列入江西诗派 。
陈与义诗作最逼近杜诗的是七律 。像《登岳阳楼》之一、《巴丘书事》、《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除夜》等 , 雄浑悲壮 , 感慨多端 。五言律如《雨》诗 2首、《除夜》等则以清迥峭刻见长 。五言古诗写景造意 , 接近谢灵运、柳宗元等人 。如《夏日集葆真池上》中间写景:”鱼游水底凉 , 鸟宿林间静 。谈余日亭午 , 树影一时正 。… 微波喜摇人 , 小立待其定 。”观察细密 , 造语工致 。七言绝句重在意趣 , 格调清婉 , 如《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 , 或工于兴寄 , 或活用典实 , 屡见新意 , 耐人寻味 。
陈与义亦擅词作 。《临江仙》中的”杏花疏影里 , 吹笛到天明” , 《虞美人》中的”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等名句都为人称诵 , 胡仔、黄□等人对他也有较高的评价 。总的说来 , 他的词作以清婉秀丽为主要特色 。
陈与义集原为其学生周葵编 , 共10卷 , 早佚 。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 , 胡稚笺注《 简斋诗集》30卷(附《无住词》1卷)刊刻问世 , 《四部丛刊》即据此影印 , 并附印元刊《 陈简斋诗外集》 。1982年 , 中华书局出版的《陈与义集》即以胡本为底本 。胡注过于简略 , 今人白敦仁有《陈与义集校笺》是目前最好的版本 。
生平简历
祖籍京兆 , 因唐朝安史之乱 , 陈氏一族入蜀避难 , 定居眉州青神县(今四川眉山) ,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 , 曾祖陈希亮考中进士 , 走上仕途 , 迁居洛阳 。
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生于洛阳 。
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中上舍甲科进士 。当上文林郎 , 授职开德府教授 。3年后辞职回家 。又两年 , 被重新任命为雍录 。
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 , 陈与义母亲逝世 , 回汝州服丧 。结识汝州知州葛胜仲 。两年后 , 由葛胜仲举荐 , 任太学博士 。后来又升任符宝郎 , 但不久被贬为陈留酒监 。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 , 金兵攻入汴京 , 北宋灭亡 。宋高宗南逃建立南宋 。陈与义自陈留南迁避难 , 经湖北、湖南、广东、福建 。
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夏 , 陈与义抵达南宋首都绍兴 。改任中书舍人 , 兼掌内制 , 拜吏部侍郎 。不久以徽猷阁直学士身份知湖州 , 又召为给事中 。后以显谟阁直学士身份任江州太平观提举 。但是有的宰相不喜欢陈与义 , 就又把他召回 , 重新任中书舍人 , 直学士院 。
绍兴六年(1136年)十一月 , 拜翰林学士、知制诰 。
绍兴七年(1137年)正月 , 授参知政事 。三月 , 和宋高宗一起到建康 。后来因病 , 重新以资政殿学士身份知湖州 。宋高宗十分关心他的身体 , 于是回临安改任洞霄宫提举 。
- 临江仙苏轼赏析及翻译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翻译及赏析
- 临江仙晏殊梦后楼台高锁赏析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翻译
-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赏析 临江仙送钱穆父翻译
- 临江仙陈与义高咏楚词 临江仙陈与义翻译简短
-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赏析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翻译
- 临江仙杨慎翻译 临江仙赵长卿翻译
- 旷达而又伤感的古诗赏析和翻译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 夜登华子冈文言文的注释 夜登华子冈原文及翻译
- 临江仙夜归临皋赏析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是谁的诗句
- 徐昌图临江仙全文译文赏析 临江仙徐昌图赏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