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为何要出家做和尚?( 二 )


少年的李叔同,因为对康有为的敬佩,也是对救国救民的热衷,正期盼着变法维新能救民于水火的时候,传来的却是变法失败,光绪帝被囚禁、六君子被杀的消息 。在慈禧重新听政的同时,他也被视为康梁余党而被迫南下,和母亲妻子一起迁往上海,自此兄弟分离 。

李叔同为何要出家做和尚?

文章插图
彼时的上海,火树银花、纸醉金迷,却也是江南文化的摇篮 。因感到自己离开了天津大有可为,如鱼入海,故改名李漱筒 。不久就因一篇文章震惊了当时的新学界领袖人物、“沪学会”会长许幻园,随后成了沪学会的主要成员 。这里的成员非富即贵,用现在的话说,既是富二代,又都博学多才,但同时也有着富家子弟的风流习气 。
【李叔同为何要出家做和尚?】同时,李叔同也参加了“城南文社”,因他以弱冠之年,所作诗文接连夺冠,书法篆刻又无不精通,所以,不久就成了上海滩的名人了 。当时报纸以醒目的标题写着:《二十文章惊海内,古今奇才李漱筒》 。从此,江南文艺界的一颗新星又冉冉升起 。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二十岁的李叔同迁居好友许幻园家的“城南草堂”,与袁希濂、许幻园、蔡小香、张小楼义结金兰,称“天涯五友” 。
但同时也让李叔同耳濡目染了这些文人烟花柳巷、倜傥风流的作风 。也就是是在这期间与当年被他从戏班子里救出来的小翠芳重逢,此时她已经改名谢秋云 。小翠芳还即兴吟唱了一曲江南评弹:
美酒佳肴伴香莲,有一北国美少年 。
系马金洞垂柳旁,岂知相逢在江南 。
......
一曲终了,小翠芳满面泪痕,茫然的凝视着李叔同 。这评弹的词句水平虽然不高,却是句句道出真情实感,让往事历历在目 。“龙洋”是清末的一种银币,当年小翠芳因为弄丢了一块龙洋,被师傅毒打,幸亏李叔同偷偷塞了一块龙洋给她用来顶替,才免受大难,小翠芳当时心存感激 。后来戏班老板认为小翠芳的嗓音倒仓,没有发展前途,要将她卖往妓院 。小翠芳知道了,就偷偷跑出来,被老板追赶,途中和李叔同相遇,李叔同就把当时身上的钱都给了小翠芳,让管家送小翠芳逃往上海避难求生 。多年以后,眼前这位美艳而不俗、聪慧而有灵气的美女让他悲喜交加,惆怅有余 。世事弄人,当年他那么辛苦帮她逃脱被卖到妓院的命运,现如今还是没有逃出命运的魔爪,成为上海的青楼艺伎,这一切都让李叔同辗转反思 。
接下来的命运让李叔同的生活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回老家天津请老师重新复读了一年的课程,岂料在考试之前,却因为八国联军入侵而无法参加科举考试 。这让一个有志于救国救民的青年觉得前路渺茫,生无可恋 。母亲几番劝解也拿他没有办法 。一个被夺去梦想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如何去生活了 。就是在这段时间,他忘情的沉沦于声色,试图排解心中的苦闷 。
由于感觉到封建统治阶级的落后与腐朽,李叔同决定去日本留学,一去就是五年 。在此期间学习了绘画、音乐,还在日本演出新剧《茶花女》,并一炮而红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他结识了他日本的妻子叶子 。
回国后不久,受聘于《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名为《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南京师范学校》,后改名《南京师范大学》,书画大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都是李叔同的学生 。感觉到可以用艺术唤醒人民的心灵,所以最后想以一己之力在杭州办个专门的艺术师范学校,在万事俱备的时候,却传来家族破产的消息,办学兴国的梦想又一次破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