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有大火燃烧了树木和植被,将这些物体的“自然香气”燃烧了出来,于是便有了“香”,香乃是形容词,也是一个名词,代表着一种物体 。
在周代的“司服”、“司礼”部门,就有着专门制造香料的部门,但那时候的他们具体怎么用,就没有精确的历史记载了,但是焚香的历史很漫长,一般来说,天子的冠服,士大夫的衣冠,都是用香“熏”过的 。
秦朝皇帝嬴政当年驾崩在河北邢台,因为驾崩地匆忙,所以没有香料立即处理,被赵高和李斯一路上用“鲍鱼”来遮掩尸体的腐烂腥臭,后来下葬的时候,只能躺在“水银”的海洋中,除臭不可能了,那就掩盖密封 。
而很奇妙的是,后人就觉得是因为祖龙的“下葬”事宜没有安排好,所以导致气运镇压不住,秦就不过三代而亡了 。
反正只要是属于在皇宫里驾崩的皇帝,甭管他是不是正常死亡,只要遗体还在宫中,还能找到,那么一般都要拿来“入殓” 。
在入殓前,皇帝是一定要让那些专门的“香料大师”来处理过尸体的 。
在香料的选择上,一般多以西南地区供给的香料为主,西南地区,一直是古代中国产想要的重要地区,那里的植被丰富,香味繁多,对于香熏这种事情,或许比现代人都要专业得多 。
不过在汉代,又和其他朝代有些不同,因为汉代喜欢“厚葬”,厚葬就是用众多“珠宝”、“财宝”来伴随着入殓者一同进入地下世界,那么跟“防腐”、“防臭”结合起来,“金缕玉衣”就出现了 。
金缕玉衣是汉朝皇帝、皇后、亲王下葬时的标配,金缕玉衣正如它的名字,用金丝作为缕线,用玉石作为衣壳,金缕玉衣的最大的特征就是:贵!
还有降温、好看 。
但需要的功能就是降温,要知道,遗体会出现腐败,根源是适宜的温度下,空气中细菌微生物对人体的分解,但只要控制住了温度,那么这一切的速度都会“减缓” 。
是不是听来很像平时用的一样东西?
没错的,作用就等于是冰箱 。
用金缕玉衣的汉朝人算起来也是不少,可是后来却便宜了盗墓贼,有史料记载的,那就是曹操,喜欢挖东家祖宗的坟墓,筹集军费来打仗,刨大汉祖宗的坟来保卫大汉江山,那真的是怎么说怎么讽刺 。
就因为曹丞相干了这件事,让曹丕建立了魏朝后,下令废除“厚葬”,不允许这样干了,原因就是不想成为这些后世军阀们的“小金库”,要是没钱了都学魏太祖个个来刨坟,那气运之说更是置若罔闻了 。
而在汉朝之后,又有了新蜕变的“入殓”技术,是在宋朝 。
宋朝商业发达,是对盛唐链接中亚、东南亚贸易的延续,在唐朝后期,大量的外国香料进入中国市场,那个时候变成了“香药”,就是可以吃可以敷,还特别香,这一度成为了中药的魅力所在,即便是如今,都是少有 。
宋朝太祖赵匡胤下葬的时候,就曾被“高级”处理过,关于他的肉身反腐啊,棺材啊,都是上上之选,那么他的“入殓”水准高低又不是靠文字就能展现出来,后人怎么得知的呢?
理由也很简单,宋太祖的“坟”,被人家刨了 。
在南宋末年,一个叫“朱漆脸”的盗墓贼就顺利地摸入了宋太祖的陵墓,对宋太祖陵墓里的金银财宝、首饰、殉葬品进行偷窃 。
但偷到了开国太祖的头上了,朱漆脸又岂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盗墓贼,他的志向乃是偷更多的财宝,于是他就爬到了宋太祖的身上,想把宋太祖身上的衣服都拿走,他看到宋太祖的面容保持还算完整 。
要知道,那时候赵匡胤都驾崩了上百年了,可见这些香药的质量多么高级,正在朱漆脸端详得入迷之际,忽然宋太祖一口“黑水”吐了出来,吓得朱漆脸落荒而逃,他一度以为是“毒水”,准备等死 。
- 有些古尸千年不腐的原因有哪些?
- 为什么有些夫妻之间就容易吵架,有些朋友之间就不会呢?
- 在中国古代有那些关于七夕的诗词比如鹊桥仙?
- 为什么有些男女双方都爱对方,爱的死去活来,最后却不能与爱的在一起?
- 老板,在古代有哪些称呼?有何依据?
- 为什么有些人那么贱,自我感动的去帮助别人?
- 8月底有些地方的猪肉终于掉价了12一斤,你怎么看?
- 古代究竟有没有木牛流马?
- 为什么有些楼盘不打广告?
- 9首关于岁月静好的古诗 古代形容岁月静好的诗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