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是对立还是统一?( 三 )


题主应该问道家和儒家是对立还是统一的 。
道家和儒家既是对立也是统一的,说对立是因为观点的不同,说统一是因为它们有同样的关注对象 。道家是以出世的态度谈论入世的问题,儒家是以入世的态度谈论入世的问题 。
当然,道家的出世的态度让它有种客观的理性精神,这种精神试图去屏蔽世俗的爱恨激情 。这也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 。
比如,道可道,非常道,就是在说道后面那个背景的无限性 。其实这句话也可以说:道可,道非,常道 。意思大抵是一样的 。这正如法庭上原被告的辩论,原被告都有自己的道 。至于他们的对错和判决的公正与否,是由社会现实文化来决定,而不是由原被告的道来决定 。也就是说现实中的对错,其实是由社会文化这个无限的背景来决定 。同样的案情,原被告同样的辩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就有不同的结果 。原告的道是可也是非,被告的道是可也是非,决定他们可或者非的,是社会文化那个无限的背景 。
儒家思想是从入世到入世,是想把道的那个无限的背景变成有限的来 。原被告的争论,究竟以什么标准来评判他们的错呢?在无限的背景下是没有对错的,只有在有限的背景下才有对错 。儒家就是对无限的社会文化制订标准,以便变成有限,从而去判定对错,就象法律条文样 。
比如,现在的反杀和追贼案,倒底谁对谁错,必须要定下个标准来 。再打个极端的例子,李逵的滥杀是对是错,规时的人都说是错的,但在阴暗残酷的历史及现实中,并没有什么对错 。正如《狂人日记》里说的那样,人都吃人也在被吃 。《二拍》里有个故事就是在说前世造了孽这辈子来偿还 。
自在的存在是无限的,也就无所谓对错,也无所谓上下、美丑等等 。只有经过我思故我在,把这种无限和无所谓经过理念地肯定,并由语言和逻辑固定下来,才能在无限中找到有限的住置,并由理性来对它们进行延伸 。比如一只狗,如果你不用食物或者抚摸来向它传递某种理念的东西,那它就是一只什么都不是的狗而已 。
无论道家还是儒家都是理念的产物,通过语言逻辑理性,试图从无限的自在的存在中得某些有限东西来 。但这种有限肯定不是无限的全部,而且有限和无限是此岸和彼岸的 。
回到问题,道家和儒家是对立还是统一,是我们理念、语言和逻辑的结果,并不是无限的自在的存在本身,在无限中根本没有什么对立和统一 。
而我们的理念、语言和逻辑都是我思故我在的结果 。人的先验性让我思故我在必然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所以道家和儒家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或者说这种对立和统一只不过是人的臆想 。其实,同一个问题,甲用道家思想看是统一的,乙用道家思想看就是对立的 。
我很忐忑的是,这样的回答会让人看不懂 。
合二为一!
道家与儒家,可以这么解释:道家讲的是宇宙、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儒家讲的是行业、专业法规!
【孔子与老子是对立还是统一?】道家和儒家是根基与枝叶之间的关系,是一家,没有茅盾,是统一的关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