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自序注音完整版 太史公自序原文及翻译( 三 )


[译文]其实,他们都以为在干好事,却因为不知大义,结果背上空头罪名也不敢推卸 。不通晓礼义的意旨,以至于国君不像国君,大臣不像大臣,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 。做国君的不像国君,大臣们就会犯上作乱;做大臣的不像大臣,就会遭到杀身之祸;做父亲的不像父亲,就是没有伦理道德;做儿子的不像儿子,就会忤逆不孝 。这四种行为,是天下最大的过错 。把这四种最大的过错加在这些人身上,他们也只能接受而不敢推卸 。
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
1、宗:根本 。
[译文]所以《春秋》这部书,是礼义的根本 。礼的作用是防患于未然,法的作用是除恶于已然;法的除恶作用容易见到,而礼的防患作用难以被人们理解 。”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 。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1、空文:指文章; 2、明天子:指汉武帝刘彻; 3、咸各序其宜:都各得其所 。
[译文]壶遂说:“孔子的时代,国家没有英明的国君,下层的贤士得不到重用,孔子才写作《春秋》,用文辞来论断礼仪,作为后世圣王的法典 。现在,您太史公上遇英明的皇帝,下有自己的职守,万事已经具备,而且都各得其所,您所论述的,想要说明什么宗旨呢?”
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 。余闻之先人曰:‘伏羲(xī)至纯厚,作《易》八卦 。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 。汤武之隆,诗人歌之 。《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bāo)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 。’
1、唯唯:应答词; 2、伏羲:传说中三皇之一,风姓,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被称为”太昊伏羲氏” 。
[译文]太史公说:“对,对!不对,不对!不是这个意思 。我曾听先父说:‘伏羲最纯朴厚道,他创作了《易》的八卦 。唐尧、虞舜时代的昌盛,《尚书》予以记载,礼乐由此而兴 。商汤、周武王时代的隆盛,那时的诗人加以歌颂 。《春秋》推举良善,贬斥恶行,推崇夏、商、周三代的盛德,颂扬周王朝,并非全是讥刺 。’
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建封禅(shàn),改正(zhēng)朔(shuò),易服色,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 。海外殊俗,重(chóng)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shēng)道 。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 。
1、符瑞:祥瑞的征兆,犹言吉兆 。指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 年)西狩至雍获白麟事; 2、封 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重礼,在泰山顶筑坛祭天称封,在泰山南面梁父山上辟基祭地称禅; 3、正:岁首;朔,初一 。古时改朝换代,都须改正朔,以示新王朝应天承运; 4、服色:衣着、车马、祭牲、器物的颜色 。武帝太初改历,色尚黄; 5、穆清:清和之气,指上天; 6、罔极:无穷无尽; 7、海外: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中国以外的地方为海外; 8、重译:辗转翻译;款塞:叩塞门,指通好或内附;款:叩,敲 。
[译文]汉朝建立以来,到当今的英明天子,获得吉祥的符瑞,举行祭祀天地的大典,改正历法,更换车马、器物的颜色 。受命于天,德泽流布远方,四海之外与汉族风俗不同的地区,通过几重翻译叩开关门,请求进献物品和朝拜天子,这些事说也说不完 。大臣百官尽力歌颂天子的圣明功德,但还是不能完全表达他们的赞美之意 。
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 。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huī)先人所言,罪莫大焉 。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miù)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