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以上三章所讲的中心问题都是如何从政 。前两章讲当政者应当以身作则 。要求百姓做的事情,当政者首先要告诉百姓,使百姓能够搞清楚国家的政策,即孔子所讲的引导百姓 。但在这三章中讲得最重要的问题是“正名” 。“正名”是孔子“礼”的思想的组成部分 。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顺”,接下来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
【原文】
13·4 樊迟请学稼 。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1) 。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2)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3)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注释】
(1)圃:音pǔ,菜地,引申为种菜 。
(2)用情:情,情实 。以真心实情来对待 。
(3)襁:音qiǎng,背婴孩的背篓 。
【译文】
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 。孔子说:“我不如老农 。”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 。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 。”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 。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 。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
【评析】
孔子毫不客气地指责想学种庄稼和种菜的樊迟是小人,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教育思想 。他认为,在上位的人哪里需要学习种庄稼、种菜之类的知识,只要重视礼、义、信也就足够了 。他培养学生,不是为了以后去种庄稼种菜,而是为了从政为官 。在孔子时代,接受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劳动者只要有充沛的体力就可以从事农业生产,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实行统治的知识分子 。所以,孔子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劳动者 。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相对的合理性 。
【原文】
13·5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1);使于四方,不能专对(2) 。虽多,亦奚以(3)为?”
【注释】
(1)达:通达 。这里是会运用的意思 。
(2)专对:独立对答 。
(3)以:用 。
【译文】
孔子说:“把《诗》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地办交涉;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评析】
诗,也是孔子教授学生的主要内容之一 。他教学生诵诗,不单纯是为了诵诗,而为了把诗的思想运用到指导政治活动之中 。儒家不主张死背硬记,当书呆子,而是要学以致用,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
【原文】
13·6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译文】
孔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
【原文】
13·7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
【译文】
孔子说:“鲁和卫两国的政事,就像兄弟(的政事)一样 。”
【评析】
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卫国是康叔的封地,周公旦和康叔是兄弟,当时两国的政治情况有些相似 。所以孔子说,鲁国的国事和卫国的国事,就像兄弟一样 。
【原文】
13·8 子谓卫公子荆(1):“善居室(2) 。始有,曰:‘苟(3)合(4)矣’ 。少有,曰:‘苟完矣 。’富有,曰:‘苟美矣 。’”
【注释】
【子路原文及翻译注释 论语子路篇原文及翻译】
- 今日/资讯 盘点十大高仿lv围巾价格及图片!2022已更新
- 今日/资讯 盘点十大普及一下高仿包包哪里买!2022已更新
- 国殇全文赏析 国殇原文及翻译注释
- 齐桓公伐楚注音及翻译 齐桓公伐楚翻译全文
- 谏逐客书原文逐句翻译 谏逐客书翻译及原文
- 归去来兮辞注释超详细 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
- 武陵春李清照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赏析
- 峨眉山月歌翻译及表达情感 峨眉山月歌翻译简短
- 春日偶成诗文赏析及释义 春日偶成宋程颢古诗带拼音
- 拼多多历史浏览会出错吗?如何删除及恢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