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祈雨李约古诗赏析 观祈雨古诗的翻译( 二 )


蒙曼对《春夜喜雨》的解读整体上是无误的,基本上算是照本宣科,坏就坏在她最后打了一个不恰当的比喻 。最后提到了写四川,写火锅,这和前面讲的写春雨完全不搭调,只是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她的审美水平 。
最后,蒙曼《乌衣巷》对这一首古诗的解读,在前两句上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包括句子中的“乌衣巷”对“朱鹊桥”,“夕阳斜”对“野草花”的对仗工整,以及“野草花”的“花”是当动词,理解成开花 。诗的头两句有“一石三鸟”的效果,这些基本上是辞典中原封不动的说法 。
但是在最后,她特别强调了野草开花的美,与燕子飞入平常家的欢喜 。她说“燕子”象征着和美的家,象征着“变革的家”和“翻天覆地的社会变化”这种解读就过头了 。
刘禹锡的这一首诗,写的是旧时豪门随着人事的变迁而湮灭的过程 。作为一个古人,刘禹锡的大脑里会有“社会变化”与“变革”的意识吗?刘禹锡对于“乌衣巷”易主,明显是叹惜多于庆幸的 。假如强调燕子带来的“变革”与新气象,意思明显就跑偏了 。
结语尽管对诗词的解读是很个人化的,但是我们通过蒙曼对三首唐诗的中后两首的解读,基本上可以判断:她诗词解读的水平,属于“照本宣科”(参见上辞版《唐宋诗鉴赏辞典》) 。而她额外添加的那些内容,还是有一些小问题的 。
那么,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水平呢?个人认为,她在某音频和某电视节目中表现出来的水平,勉强能算是普通小学语文老师的水平 。同“大师”的水平相较,差不多是一个地球到冥王星的距离 。
但是一部分网友对蒙曼的解读,也存在恶意扭曲和放大的倾向 。例如蒙曼对《悯农》的解读,大家无视了她讲话的“语境” 。
《春夜雨树》的问题,主要暴露了她“脱口秀”的真实水平 。说得多,错得多 。她前面背诵上辞版专家解读原文就很好,后面没必要再去画蛇添足 。结果误用了的“四川红油”,烫着了“自己的皮肤” 。
【观祈雨李约古诗赏析 观祈雨古诗的翻译】《乌衣巷》则进一步显示出,她有一点抓不住重点 。她就是个历史专家,不太懂古诗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