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雍尊师隐居表达感情 寻雍尊师隐居古诗

《寻雍尊师隐居》
李白
群峭碧摩天 , 逍遥不记年 。
拨云寻古道 , 倚石听流泉 。
花暖青牛卧 , 松高白鹤眠 。
语来江色暮 , 独自下寒烟 。
今天早餐间 , 随手翻了一下桌上的《李太白诗集》 , 眼晴就被这句“花暖青牛卧 , 松高白鹤眠 。”吸引住了 , 饭也忘了吃 。仔细吟咏这首《寻雍尊师隐居》 , 越读越有味 。索性品赏一下这首不太为人所知的诗吧 。
先简单地按自己的理解粗略翻译一下 。
连绵陡峻苍翠山 , 
峰峦高耸入云端 。
远离尘嚣多自在 , 
那管岁月多少年 。
云雾缭绕多岐路 , 
细认仙迹莓苔间 。
途中小歇倚山石 , 
耳畔叮咚有溪泉 。
柴院草丛野花艳 , 
青牛独卧忆前贤 。
屋后青松与岩老 , 
虬枝顶上鹤闲眠 。
高士谈欢煮山茗 , 
话如江水到天晚 。
烟岚暮重须辞归 , 
尘躯不耐高处寒 。
雍尊师就是姓雍的道师 , 他的名字、生平不详均无记载 。尊师是对道士的尊称 。成仙得道是李白终生的追求、寻仙问道就是李白日常的一项工作了 。“花暖青牛卧 , 松高白鹤眠 。”二句精妙地描绘了仙家道居的隐居者选择的住所周边环境 , 反衬隐者道行高深 。也表达了李白对此的向往 。《列仙传》载:老子乘青牛去 , 入大秦 。《玉策记》载:千岁之鹤 , 随时而鸣 , 能登于木 。其未千岁者 , 终不集于树上也 。色纯白 , 而脑尽成丹 。也有人说 , 青牛 , 是指花叶上有两角象蜗牛一样的青虫 。我认为这种解释就太肤浅了 。
《寻雍尊师隐居》这首诗不太为人所知 , 读来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形成了一个反差 , 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诗、画、音完美结合 。意境高远、清新淡雅、音韵和谐、对句工整、严谨飘逸 。主要特点:其一 , 构思精巧 , 移步换形;其二 , 首尾呼应 , 承转分明 , 篇法圆紧;其三 , 四联八句全合律 , 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而又毫无斧凿之痕 。
“群峭碧摩天 , 逍遥不记年 。”从高处落笔 , 起势不凡 。点出雍尊师隐居所在 。赞美雍尊师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处林泉伴日月 , 遗世独居 , 自在逍遥 。上句写景 , 下句写人 , 写景也为写人 , 人景浑然一体 , 突显崇高、峻拔、恒远 。
“拨云寻古道 , 倚石听流泉”紧扣诗题 , 着意写“寻” 。“拨”与“寻”二字绝妙 , 生动地再现了寻者攀登的举止和情态 。诗人穿过雾隐云横的丹岩翠壁奋力攀登之后 , 斜靠在溪畔岩石上 , 倾听山泉流水之声 。上句从视觉着笔 , 写行寻的艰难和乐趣;下句则从听觉落墨 , 流泉叮咚 , 沁心悦耳 。
“花暖青牛卧 , 松高白鹤眠”以五彩交辉的浓笔 , 静中有动 , 动中有静地描绘了雍尊师居所优美、静谧、仙境般的环境 。用青牛、白鹤来点缀隐居处 , 又用花和松做烘托 , “卧”与“眠”清幽、安谧、静美的境界活脱而出 。也是用道家典故 , “青牛卧”“白鹤眠”比喻雍尊师道行高深 , 境界非凡 , 是一位绝世修道高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