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嗝嗝老师》电影中有句话是:“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你认可吗?

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这句话很不严谨,缺乏逻辑又脱离现实 。没有不好的学生,这样的绝对给定不符合实际情况 。对学生的评判也应该是多要素的,不论用什么标准去衡量总会是有高有低,有前有后,不可能一律的都达到一个水准,自然而然的就有优的与差的之分,说学生都好是不可能的 。只有不好的老师这句话对老师有欠公平 。老师好不好,是有一套专业的评价标准,只要达到了标准就是一个合格的老师 。合格的老师就能胜任教育学生的职责 。老师这个群体也是有先进的,有一般的,这就是正常的客现状 。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这类口号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难以正确认自已,会诱使学生产盲目自满的心理而找不准自己的坐标,迷失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同时这句口号有明里贬低老师之嫌,不利于调动老师的积极性 。对这些不科学的口号要坚决抵制,不要让其搅乱了人们的正常思维 。
没有看不好的病人,只有不会看病的医生,没有管不好员工,只有不会管的领导,没有不会打仗的士兵,只有不会打仗的将军,没有教育不好的子女,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没有教导不了的杀人狂,只有不会教导的警察,没有闯红灯的行人,只有不会管理交通的交警……什么混帐罗辑??该理论直接无视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因 。是外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吗?哪个更重要?这套理论就是唯心论!孔子3000多弟子,才72贤,照这么说孔子才是误人子弟的最大的失败教育者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看来他基本都没有教好!
非常感谢你,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 。
我在当教师的是时候就听到过这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书的老师 。我觉得相对而言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在一般情况下是正确的,这样的情况也却确实存在 。有的教师确实可以创造奇迹,带出大批的优秀学生,升学率特别高,差生率特别低,有时候甚至一个都没有 。但这样的老师毕竟是少数,他们往往师德高尚,精力充沛,目标高远,要求严格,充满热忱,掌握教育规律,教法灵活得当,还特别善于总结反思,精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他们清楚那些是自己的责任,那些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出了问题从不推诿,总是首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断提高自己,不断优化教法 。他们不但重视学生学习学科知识,提高学科能力,同时他们注意思维品质优化发展 。他们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兴趣,充满快乐,满怀信心,同时他们也非常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班级充满正气与活力 。在旁人看来他们简直就是神 。
当我看到听到这样的优秀教师时,我觉的这句话是完全正确的,当这样的优秀教师语重心长的对青年教师提出这样的标准要求,并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成功的时候,教师们是乐于接受的 。这是教师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自我鞭策 。它是可以不需要任何前提条件的 。正是在这句话的激励下,许多教师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勤奋工作,取得了不菲的战绩和进步 。
但是这句话提出的标准,对教师的要求实在太高,且说得过于绝对,忽略了必要的前提,因为教师之间是有差异的,个性有差异,知识水平有差异,学科能力兴趣也有差异,如果工作安排,人员搭配不能互补优化,扬长避短,就难以发挥他们的特长 。更重要的是学生更是千差万别,所以忽略了那么多变量,却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教师工作显然有失公允,严格的说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 。
特别是当这句话出自与教育工作密切相关的上级领导机构,学校领导,学生家长之口的时候,就会让教师们难以接受,因为当他们用这一标准要求教师的时候,他们可能忘记了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状态,以及所应担负的责任,其实他们同样也面临着这一标准的考问:没有带不好的下属,带不好的兵,只有不称职的领导和官员;没有带不好的教师,只有不会带领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校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管教孩子的父母 。我们都是教育共同体中的一员,都应该用这个标准,经常地反思鞭策自己,而不要仅仅把它当做考问教师的问题 。只要大家努力完成好自己在教育中所担负的工作,那么教育 工作尽管繁琐艰苦,也会变得轻松愉悦,充满乐趣,更加切合儿童的需要,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