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变成“高楼森林”!未来“持房”还是持币?专家概括“4个字”( 二 )
专家说的很直白 , 买房 , 挣的就是货币供应的钱、货币流动性的钱 。
数据显示 , 从2007年到2017年 , M2(流通中货币)的均值增速为15% , 同期房价上涨的幅度也趋近于这个速度 , 也就是说 , 人们把房产当成了金融投机品 , 而不是用来居住的消费品 。
但是 , 未来10年 , 房地产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LPR机制落地了 。
在8月末 , 央行发布新规 , 自10月8日起 , 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 , 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 。 定价基准转换后 , 首套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按8月20日5年期以上lpr为4.85%);二套房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按最新5年期lPR为5.45%) 。
表面上看 , 最大的变化是取消了利率的“折扣” , 以后房贷打折将成为历史 , 长期来看 , 这意味着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将会持续走低 , 房地产资金面的管控有增无减 。
说白了 , 未来10年的货币 , 重点倾斜领域是制造业、实体、新经济、基建、工程机械、建材 , 房企和购房者想利用低利率的环境撬动高杠杆 , 可以趁早放弃了 。
第三 , 城市、区域之间的分化 。我们必须要承认一个事实:房价普涨普跌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 未来的楼市 , 必然是“白菜价”和“黄金价”共存的市场 , 不能一概而论 。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称 , 2018年人口净流入量排名前三的地方分别是 , 广东(84万人)、浙江(49万人)、安徽(28万人) , 均为南方地区 。
换言之 , 粤浙皖三个省份 , 去年流入了超过150万的人口 , 仅一个广东 , 就足以令其他地区汗颜 。 与之对应的 , 是北方人口大省的无奈 , 山东、河南分别净流出20万人和7万人 , 豫鲁两地流出近30万人 。
这说明了一个结论:人口流向 , 正在带动城市群逐步分化 , 而且速度变得越来越快 。
经济学家任泽平以北京为例 , 从2009-2018年 , 新房均价从1.4万元/平上涨至5.5万元/平 , 上涨3.9倍 , 高于M2涨幅的3倍 , 远高于全国均价涨幅的1.9倍 。
靠近中心的外围地区受益于城市规划利好、产业发展和人口流入、公共资源和交通趋于完善、住房质量较高 , 相关住房涨幅最大 。
因此 , 未来10年 , 人口、地段、区位、资源占优的城市 , “持房”是必选项 , 对于其他绝大部分只流出人口 , 工作机会不充分的城市而言 , “持币”是更好的选择 。
有专家用“4个字”来概括这种趋势:势不可挡 。经济学家李迅雷此前在《分化:已经势不可挡》一文中指出:今后 , 城市之间的繁荣与衰落将并存 , 珠三角与长三角的经济总量份额会不断上升 , 最终超过全国经济总量的一半将是必然趋势 。
李迅雷认为 , 过去中国人口的流向是从西到东 , 如今已经呈现“从北向南”的流向 , 过去人口的分布比较分散 , 今后会越来越集中 。
对购房者而言 , 内行人的概括 , 对我们“持房”还是“持币”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
正如上文所说 , 当一个家庭的养老压力在未来十年成为一座“大山”时 , 房子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当你所在的城市 , 连一个年轻人高薪的工作都无法提供 , 再多的房子又有什么意义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