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报班易、分期贷、退款难? 五招防范在线教育种种套路( 二 )


第二层 , 隐瞒真实办学资质 , 进行虚假宣传 。 某些在线教育机构会有意对消费者隐瞒真实情况 , 如没有依法进行审批、登记 , 授课教师不具备教师资格等事实 。 再制造虚假办学资质、教学经验、成功案例等 , 海量投放 。
第三层 , 价格不公开透明、暗含分期贷款 。 除此之外 , 某些在线教育机构还会利用令人容易产生误解的价格引诱消费者报名 , 而实际上 , 相关课程均未以宣传中标示的价格进行过交易 。 同时 , 一些机构还会主动推荐消费者通过向第三方借贷平台贷款来负担高价的课程 , 使得消费者不仅需要承担沉重的还贷责任 , 甚至可能承担个人征信记录不良的风险 。 贷款之后会使得消费者陷入与在线教育机构、金融机构的三方关系之中 , 维权变得更加复杂 , 申请退课退费变得难上加难 。
第四层 , 合同隐藏格式条款、霸王条款 。 一些在线教育机构会在合同或协议中设置格式条款甚或霸王条款 , 如减轻在线教育机构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排除消费者主要权利等的条款 。 在签合同时 , 合同往往以折叠隐藏形式出现 , 机构销售人员一般不会主动提醒消费者查看合同重要条款 , 使得消费者盲目签订合同 , 在之后的维权时陷入“口说无凭”的僵局 。
法官提醒:走好这五步避免踩到“坑”
广州互联网法院法官李朋审理过大量“在线教育”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件 。 他介绍 , “在线教育”套路很“深” , 感到犹疑时可牢记“防范五步走”:
——增强维权意识 。 在报名、签合同、交学费以及后续上课时均需提高警惕 , 仔细核实机构资质和教师资格 , 在与销售人员沟通交流时通过文字、照片、录音等方式随时保存证据 。
——加强信息收集 。 可通过官方渠道查看在线教育机构的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等主体信息来确认该机构是否具有合法资质 。 还可以通过加入同学交流群来获取更多信息 , 包括报考信息、专业选择、授课质量、师资力量、发现问题、维权途径等 。
——仔细审查合同条款 。 在签订合同之前要仔细查看合同条款 , 警惕合同中的格式条款和霸王条款 。 重点关注退费条款和违约责任条款 。
——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课程 。 选择课程时可以综合考虑学时、费用、难易程度 。 在交费时要注意看清是否选择了贷款分期 。
——合理举证及时维权 。 当发现权益受到侵害时 , 可及时通过12315投诉平台投诉举报等方式维权 。 当上述投诉与举报途径无法解决问题时 , 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