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长春金融 华俄道胜银行
"multi_version":false
建成后的华俄道胜银行 。
清末 , 俄日对中国东北虎视眈眈 , 抢夺势力范围 。 在长春 , 两大帝国主义国家不仅先后建立了各自的附属地 , 还在政治、经济等领域抢夺更多权益 。 当时 , 在经济领域 , 谁控制了金融 , 就意味着占据了主动 , 而银行 , 就是各国争夺利益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 当时的长春 , 中、日、俄三国都设立了自己的代表性银行 。
长春历史上最早的正规商业银行是华俄道胜银行 , 从名称看 , 这是一家中俄合作开设的银行 , 但事实上 , 华俄道胜银行却是一家由俄国人主导的银行 , 它成为俄国控制吉林省金融市场、掠夺财富的重要工具 。
华俄道胜银行的设立
华俄道胜银行开办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 最早是俄法两国合资共同投资六百万卢布 , 其中俄国资本占八分之三 , 但第二年 , 经俄国游说 , 中俄两国相继签订了《建造经理东省铁路合同》及道胜银行的《入股伙开合同》 , 合同中规定:“中国政府以库平银五百万两与华俄道胜银行 , 伙作生意 , 即自给付该行此款之日起 , 所有赔赚照股摊认”;合同还规定“中国政府现定建造铁路……所有建造经理一切事宜 , 委派华俄道胜银行承办” 。
从功能上 , 该行还具有经收中国税款、经营中国国库与地方金库有关的各项事业、铸造发行货币、代付中国公债利息、铺设中国境内铁道电线等特权 。 中俄合办之后 , 银行中文名字即改称为“华俄道胜银行” , 日本称之为“露清银行” 。 从合同签定的时间点和当时的形势来看 , 中俄双方之所以合资 , 是希望它能为中俄共同修建的中东铁路提供金融服务 , 虽然这个目的达到了 , 但是俄国却排挤了中国 , 对中东铁路和华俄道胜银行保持了控制权 。
在长春设立分行
当时 , 华俄道胜银行的总行设在俄国圣彼得堡 , 在中国上海设立分行 , 此后又在汉口、天津、烟台、北京等地设立分行 ,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 在哈尔滨设立分行 , 哈尔滨当时是俄国势力盘踞的中心 。
可以看出 , 华俄道胜银行设立分行的城市都是当时的通商大埠 , 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 与这些城市相比 , 当时的长春只是一座厅城 。 可就是这样一座厅城 , 却进入了道胜银行决策层的视野 , 原因是当时的长春不仅是吉林省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 , 又是中东铁路南部支线的经过地 , 还有俄国人设立的宽城子车站 。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 义和团运动结束后 , 俄国在吉林省势力空前强大 , 道胜很行借机在长春开设了分行 。 因为是中俄合办 , 长春分行开办时 , 其管理层当然也包括俄国人和中国人 , 银行总经理为俄国人毕瑟森 , 他掌握着实权 , 毕瑟森在长春工作长达7年之久 , 在长春时与“官绅商民联络周转 , 颇称活泼” , 他被称为银行界的“外交家” , 可见其在长春还是很受欢迎的 , 直到清宣统元年(1909年)四月才离任回国 。 中方经理为周豫仁 , 上海人 , 曾是一名“买办” , 当时是候补同知衔 , 精通英、俄两门语言 , 他负责道胜银行的“一切对清事宜” , 和长春官商两界非常熟悉 。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年末 , 长春开设商埠 , 因为周豫仁精通外语 , 又兼职于长春商埠公司副董事 。 长春商埠公司虽是一家企业 , 却是纯官办的 , 周豫仁也算半只脚踏入官场 。 第二年十一月 , 长春知府章绍洙成立了交涉分局 , 他又任帮办 , 负责知府衙门的对外交涉事宜 , “由商而官” , 从此成为一名官员 。 清宣统元年四月 , 因受到吉林西路道颜世清的重用 , 周豫仁正式从道胜银行离职 , 任吉林西路道署“通译” , 银行又从吉林调来一位王姓官员 , 接任经理一职 。 除了管理层 , 银行还有董事6名 , 其中俄国人4人 , 中国人2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