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和道家在中国文化方面是如何互补的?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道"各有特点,但二者之间彼此互补 。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其精髓可概括为“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 。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的最终要求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也就是所谓的“顺共自然"、“因势利导” 。
在他们各自思想的繁衍下,儒家教人勤奋好学,增长才干,最终要积极用世、当世发光、治世救民,以“仁孝”治天下 。正所谓“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以此来“修身、齐家",进而去“治国、平天下" 。
而道家遵崇“道法自然",首先要求人要以自然的态度去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自我 。所以才会”自然~释然~当然~怡然" 。其次要"为而不争””厚德载物,上善若水",以平和、宽容、自然处世 。再次要“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道"“治大国若烹小鮮"达到无为而治 。
以上可以清楚的看到,二者之间的不同,正是这种不同的互补,使得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滋养着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儒家和道家在中国文化方面是如何互补的?

文章插图
儒家和道家在中国文化方面是如何互补的?

文章插图
儒家和道家在中国文化方面是如何互补的?

文章插图
儒家和道家在中国文化方面是如何互补的?

文章插图
我觉得儒家主要是攻心,在精神方面对人进行教化改造 。而道家主要是崇物,让人顺从自然法则潜移默化中成长 。
儒家思想主流让人尊从所谓理法,按照它制定的那套条条框框做人行事,比较合乎统治者的理念,似乎合情合理 。但有些时期,却显得很死板,甚至严重阻碍社会向前,管理者必须将其内容不断更新、充实,方能适应社会发展,否则社会将停止不前,统治将崩溃 。
道家思想主流让人顺从天意,何为天意,恐怕从古至今没有几个人真正懂得,又怎么实现,总不能放任自流,岂不天下大乱 。所以从没有统治者将道教思想主要应用到治国中去 。高度发展的社会,道教思想似乎更人性化,世界可持续发展理论,犹其对环境保护意义重大,人们易于接受 。
儒家和道家在中国文化方面是如何互补的?

文章插图
儒家和道家在中国文化方面是如何互补的?

文章插图
儒家和道家在中国文化方面是如何互补的?

文章插图
【儒家和道家在中国文化方面是如何互补的?】儒家是入世之道,是讲我们在人世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层面来讲的 。而道家则是一种使人超出自然也就是达到出世的境界,而这种境界我所认为则是首要在入世中达到一定境界方可达到出世的高度 。也就是说儒家达到道家的境界可以理解成为入世达到出世的境界是需要更进一步的提升才行 。人不能只看入世之事也要看一些出世之事,也不能只顾出世之事也要首先做到入世之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