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衣全文解析 金缕衣古诗的意思( 二 )


所以 , 这首《金缕衣》 , 从头到尾都是一首舞女欢场示爱之作 。
三、此诗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名篇 。此诗语言浅白 , 固然易于传播 , 但是如果浅白得失去了诗意 , 仅仅写舞女的欢场劝客 , 那显然也是不能成为经典的 。
1、此诗的语言之美
此诗语言浅白 , 是因为它用语通俗 , 用语通俗而不失诗意 , 就在于诗中使用了反复的手法 , 在反复咏叹中形成回环复迭的音调美 。
诗的前两句是完全一样的结构 , 前四字只有一字之差 , 前一句否定 , 后一句肯定 , 突出诗人表达的主题 , 两句一再“劝君” , 充满浓厚的情意 。相同的语言结构构成了此诗迂回徐缓的第一重反复 。
书法《金缕衣》诗句
最后两句在语言结构上有了变化 , 不再是语言结构上的反复 , 而是字的反复 , 两句中三言“折” , 两言“花” , 变化的句式让诗的节奏变得热烈起来 , 字的反复让诗中表达的主题更加强烈 。
诗中还有第三重反复 , 那就是上下联中字的反复 , 第三句中“须”联结第二句中的“须” , 第四字中的“莫”呼应第一句的“莫” 。这样层层反复 , 构建出无与伦比的形式美 , 读起来就会产生缭绕不绝的单调美 。
《唐诗鉴赏辞典》中周啸天在赏析此诗时写道:“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离与字的反复 , 句与句的反复 , 联与联的反复 , 使诗句朗朗上口 , 语言可歌 。除了形式美 , 其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的动荡 , 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 , 诵读起来就更使人回肠荡气了 。”
这样反复中寓有微妙变化 , 回环而有缓急 , 形成优美的旋律 , 它让读者感到诗中情感单纯而强烈 , 读之久久在心中缭绕 。
2、诗的永恒主题
《金缕衣》的原旨写舞女欢场示爱 , 这样的主旨虽不能就此说它低俗 , 但是这样的主旨是不能让它成为经典的 , 让《金缕衣》成为经典的是它的诠释空间 。
诠释空间的意思就是这首诗还能承载更多的解读 , 还能引发人们更多的情感 。有人说 , 诗的愿意如此 , 其它的解读不就曲解诗的意思了吗?其实 , 一首诗能成为经典 , 就必须在自恰的文本内 , 能引发读者更丰富的情感与解读 。
国画中的舞女
金缕衣 , 华贵 , 精美 , 是美好的事物 , 但诗人却劝君莫惜 , 为什么 , 因为金缕衣是物质的 , 美好的物质失去了还能再得有 , 但是青春时光逝去了就不会再回 , 那青春时期的美丽容颜 , 也会随着时光流逝而逝去 , 所以少年时的美丽容颜 , 少年时的青春时光 , 才是真正值得我们珍惜的美好事物 。
诗的最后两句 , 诗人采用了比喻的方式来表达 , 正是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让诗有了更大的诠释空间 。在诗中 , 花是指舞女的青春美色 , 但花本身 , 有着更丰富的象征 。在古诗词中 , 花——美女——青春——理想——情操等等 , 有着互通的意义 , 可以 , 花可以指一切美好的事物 。
于是 , 这首诗在原意的基础上 , 蕴含着更为丰富的意味 , 那就是我们要分辨什么是真正美好的事物 , 我们要珍惜那些真正美好的事物 , 否则它们一旦逝去 , 我们就会留下无尽的遗憾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