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重点知识 桃花源记的通假字有哪些

《桃花源记》:作家作品+翻译注解+问题简答+文言知识归类
一、作家作品
陶渊明(约365—427) , 东晋大诗人 。一名潜 , 字元亮 , 私谥靖节 ,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 。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 。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 。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 , 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隐 , 作《归去来兮辞》 , 自明本志 。从此“躬耕自资” , 直至六十三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 。他长于诗文辞赋 , 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 , 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 , 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 。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等则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 , 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 。陶渊明的诗文兼有平淡与爽朗的风格 , 语言质朴自然 , 又极为精炼 。有《陶渊明集》 。
本文借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 , 描绘了桃花源人生活美满的情景 , 虚构了人人劳作 , 没有剥削 , 没有压迫 , 社会安定 , 民风淳朴的理想社会 , 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对黑暗的现实生活的不满 。
文章描绘了武陵渔人偶入桃源的见闻 , 用虚实结合 , 层层设疑和浪漫主义的笔法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界 , 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 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及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也是对黑暗现实社会的否定与批判 。
二、翻译注解
第1段:写渔人捕渔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以及沿途所见的绮丽景色 。
1、【原文】晋太元中 , 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 , 忘路之远近 。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 , 有个武陵人以打渔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 , 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
2、【原文】忽逢桃花林 , 夹岸数百步 , 中无杂树 , 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 。
【译文】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 , 生长在溪水的两岸 , 长达几百步 , 中间没有别的树 , 花草鲜艳美丽 , 落花繁多 。
3、【原文】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 , 欲穷其林 。
【译文】渔人对此感到很惊奇 , 又继续向前走 , 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
【注解】
①为业:把……作为职业 , 以……为生 。为 , 作为 。
②缘:沿着、顺着 。
③夹岸:溪水两岸 。
④芳:花 。
⑤鲜美:鲜艳美丽 。
⑥落英:落花 。
⑦缤纷:繁多而错杂的样子 。
⑧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以……为异 , 对……感到惊异、诧异 。
⑨前:名词用作动词 , 向前 。
⑩穷:形容词用作动词 , 走完 , 走到……尽头 。
第2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所看到的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 。
4、【原文】林尽水源 , 便得一山 , 山有小口 , 仿佛若有光 。
【译文】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 就看见一座山 , 山上有一个小洞口 , 隐隐约约好像有点儿光亮 。
5、【原文】便舍船 , 从口入 。初极狭 , 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 , 豁然开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