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不敢出文言文阅读答案 汗不敢出文言文翻译

钟会“汗不敢出”的故事 , 我想 , 多数人是从《三国演义》中知道的 , 现在我们看看《世说新语》中的叙述: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年十三 , 魏文帝闻之 , 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 , 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 , 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 , 汗不敢出 。”

钟毓、钟会见魏文帝
译成现代文就是 , 钟毓、钟会很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 。钟毓十三岁的时候 , 魏文帝听到了他们的名声 , 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 。”于是他们二人奉命朝见魏文帝 , 钟毓脸上直冒汗 , 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钟毓回答:“因为恐惧慌张 , 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冒出 。”魏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呢?”钟会回答说:“由于恐惧战栗 , 所以汗水不敢冒出来 。”
【汗不敢出文言文阅读答案 汗不敢出文言文翻译】《世说新语》叙事洗练简洁 , 但我们阅读时应该多一些思考 。钟毓、钟会为什么“少有令誉”?一方面 , 是二人确实才华出众 , 钟毓十四岁就做了散骑侍郎 , 后又任过侍中、廷尉、荆州都督;钟会 , 被人比作西汉张良 , 书法、学术造诣颇深 , 深受魏文帝曹丕赏识 , 官至镇西将军、司徒 。另一方面 , 二人乃东汉大书法家钟繇之子 , 钟繇先仕汉而后入魏 , 在当时的朝廷中享有很高声望 , 虽称不上名门望族 , 也算是有头有脸的士族 , 而在士族之间 , 当时又有一种互相引荐、吹捧的风气 , 钟毓、钟会也就在这引荐、吹捧中 , 名声越来越大 , 终于传到了魏文帝的耳朵中 。而接见、拜会青年才俊也是当时的时尚 , 于是魏文帝便下令召见二人 。
三国人物绣像 钟会
在魏文帝面前 , 二人的表现截然不同 , 钟毓可以说是汗流满面、战战兢兢、诚惶诚恐 , 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孩首次见到皇帝的正常表现 , 当魏文帝问他为什么出汗时 , 他如实地进行了回答 , 可见钟毓性格厚道老实 。而钟会就不同了 , 他没有出汗 , 说明心静平和、不胆怯 , 对于一个小于十三岁的孩子 , 已经很难得 。更难得的是 , 当魏文帝问他为什么不出汗时 , 他心里可能想 , 怎么说呢?说 , 我胆大 , 不害怕 , 所以不出汗 。肯定不行 , 这样太损皇帝的威严了 。不照顾皇帝的面子 , 还会有好果子吃?只能骗皇帝了 , 说 , 我被吓得战战栗栗 , 汗都不敢出了 。虽然再没有下文 , 可以想见 , 皇帝很被捧得受用 。受用之余 , 肯定吃惊 , 一个小孩子怎么能回答得如此巧妙?我们知道 , 过去为官有一项专门的技巧 , 叫奏对 , 就是臣子如何回答皇帝当面的提问 , 即使专门经过奏对训练的大臣也未必能答得如此机巧 。但钟会做到了 , 可见这个人的胆识、心机、智慧、机敏 , 确实超出普通人许多 。这也是魏文帝赏识他的原因 。
这则小故事收在《世说新语》的“言语第二”中 , 所谓“言语”就是特别巧妙的答语 , 还有边文礼答袁奉高、徐孺子答问、孔融之子说“覆巢之下 , 复有完卵乎”等 , 都表现了故事中主人公的不同性格、不同风范 , 真是言简而意丰、味浓 , 读来令人深思、回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