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式品鉴诗词,这是唐诗宋词品鉴的第179篇古诗词
《浣溪沙》纳兰性德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
作者简介:
【浣溪沙原文和翻译 浣溪沙纳兰性德赏析题】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 。出生于满州正黄旗 。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 。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 。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 。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 。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 。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辑为《纳兰词》 。
注释解说:
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⑵残雪:尚未化尽的雪 。⑶画屏:绘有彩画的屏风 。⑷落梅:古代羌族乐曲名,又名《梅花落》,以横笛吹奏 。⑸月胧(lóng)明:指月色朦胧,不甚分明 。⑹惆怅:伤感,愁闷,失意 。客:过客 。
全词解释:
残雪凝辉让温暖的画屏变得冰冷 。梅花飘落的一刻,横起笛子欲吹,时间却已经是三更天了 。夜深人静突然忆起往事,月色于无人处也好像朦胧起来 。
我,世间哀愁的过客,身世凄凉 。为何我在知道你的故事后泪流满面?痛彻心扉地哭泣,在断肠声里,因你的遭遇而辗转难眠 。
品鉴鉴赏:
壹
这首词采用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传统手法,是一首以抒发人生惆怅为主题的词 。
贰
词的上片整体比较平实,主要下力在于营造氛围上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点明了环境,包括地点是在书房,时间则是在稍有月色的残雪之夜 。接着视觉转换,由视觉转移到听觉上 。这句通过 “残雪”、“凝辉”、“落梅”、“三更”、“月胧明”等字句,营造出了一种既清且冷,既孤且单的意境,大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而这种感觉大抵只能给人带来痛苦和茫然 。
叁
下片在上片的情感氛围笼罩下,突然情感爆发出来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的问句,可谓起的妙绝 。这是容若因笛曲起意,自伤身世的哀叹 。这两句中似乎有相对的主体,一个是“我是人间惆怅客”的“我”,另一个是“知君何事泪纵横”的君 。但从词意看来,更应该是灵犀暗生的独自感慨,而不是朋友间当面的对谈倾诉 。所以说,这个“君”指的是容若自己 。当一个人倦了,累了,苦了,伤了的时候,便不禁会忍不住地自言自语,自怨自艾,自问自答,何况是纳兰这样的至情至性之人 。
肆
最后一句“断肠声里忆平生”更是点睛之笔,短短七字,不禁令人潸然泪下 。见惯了哀而不伤,隐而不发,反而更容易被这样痛彻心扉的凄绝之美打动 。闭上眼睛仿佛依然能看到词人在那一片断肠声里,落泪伤神 。这句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联系了上片下片,将夜半笛声同忆平生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用一个结尾来营造一个新的开始,也就是“忆平生”三个字,这三个字能引导人们联想到词人的生活,去思考更多的东西,可以说是个很好的留白 。
创作背景:
康熙年间,词人在残雪之夜独自徘徊,联想到自己生活孤独凄苦,饱尝人间离愁别苦,为了表达内心的惆怅,故作下此词 。
- 珍珠泉文章欣赏 珍珠泉课文原文文字
- 凉州词全文意思 凉州词王之涣译文及原文
- 昔吴起出遇故人原文及翻译 昔吴起出遇故人翻译
- 渡荆门送别古诗翻译及原文 渡荆门送别朗读
- 蜀道难的主旨是哪句 李白蜀道难原文及翻译
- 三字经一句一翻译原文 新三字经解释全文
- 师说全文解析 师说原文及翻译
- 山市的意思是什么 山市全文翻译注释
- 韩非子喻老原文赏析 韩非子喻老原文及翻译
- 水调歌头原文及翻译注释 水调歌头叶梦得翻译及赏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