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 , 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 , 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 , 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 , 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 , 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 ,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 , 号东坡居士 。汉族 , 四川人 。学识渊博 , 天资极高 , 诗文书画皆精 , 一生仕途坎坷 。
嘉祐二年(1057) , 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 , 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 , 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 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 , 途中于常州病逝 , 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 , 谥号“文忠”
其文汪洋恣肆 , 明白畅达 ,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 , 善用夸张、比喻 , 艺术表现独具风格 ,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 , 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 , 能自创新意 , 用笔丰腴跌宕 , 有天真烂漫之趣 , 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 , 论画主张神似 , 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书法欣赏】
【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思想内容:
《水调歌头》这首词通过中秋醉酒赏月 , 以奇特的想象抒发了作者政治失意的苦闷和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 , 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寄托的美好祝愿 。
名句赏析:
①“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 , 非人力所能左右 。表现作者领悟人生哲理的豁达襟怀 。
②“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婵娟”既指嫦娥而代月 , 通过婵娟月色来传达一种美好祝愿 , 并且一同忘却忧愁 , 共享这良辰美景 。一句充分表露出作者在释怀后流露的豪爽旷达之情 。
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苏轼 , 字(子瞻)、(和仲) , 号(东坡居士) , (北宋)文学家 , (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 , 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之一 , 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合成“三苏”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水调歌头》)等 。
(2)这首词中 , 诗人选取(中秋佳节对远方不能团聚的弟弟)的怀念为题材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之情 。
(3)这首词中诗人的情感变化由(抑郁惆怅)变为(乐观豁达) 。
(4)词的上阕描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 , 下阙对月抒怀 , 表达了(乐观豁达)的情怀 。
(5)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 , 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 , 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 , 一个是(又恐)、一个是(何似) 。
- 浮生六记原文及译文 浮生六记沈复经典语录
- 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饮酒陶渊明翻译
- 柳永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凤栖梧原文赏析
- 木兰诗原文及解释 木兰诗的作者是谁
- 劝学的主旨句是哪句 劝学原文及翻译注释节选
- 秋夕旅怀翻译 秋夕旅怀李白赏析
-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赏析 西江月遣兴翻译和原文
- 陶母责子原文及译文 陶母责子文言文翻译
- 野菊这首诗的翻译 野菊杨万里翻译赏析
- 古诗清明杜甫赏析 杜牧清明赏析简短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