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闻名于世的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在中华精神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
在政治上,他”文武兼备”、”智谋过人”,在朝主政,他领导庆历革新,时间虽只一年,却成了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戍守边关,他改善军事制度、改革战略部署,致使边关长时间稳如泰山 。
在教育上,北宋是承唐,唐五代以来士大夫或者说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种无廉耻之风,但是从范仲淹这开始就立节操、敦风俗、重廉耻,自此北宋的风尚由此发生变化 。
所以,范仲淹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不可忽视的,他的散文、他的诗、他的词都有名篇佳作,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而他的一首《渔家傲》,写的句句苍凉悲壮、字字扣人心弦,令人心痛!
一、以己之短,克敌之长
北宋王朝有一个特点,就是边疆有很多并立朝廷或国家,与之抗衡对峙 。
其中在北宋仁宗时期,边患比较严重,主要来自西夏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八月,范仲淹奉命到西北,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府,延州就是今天的延安一带 。到任后,范仲淹开始改革军队旧制,分部训练,轮流御敌,后来这支军队,被仁宗诏命为康定军,这一守就是四年 。
这一段历史在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的《宋论》里,谈到范仲淹与当时一同戍边的将军韩琦,两人在用兵上的区别,说范文公善用其短,韩魏公不善用其长 。什么意思呢?
善用其短,因为范仲淹是文人出身,作战不是他的长项,但是善用这一点,强调驻防、强调防守,使敌人无可乘之机,也捞不到半点便宜,反而使边疆能得到一丝安宁 。这就是范文正的以己之短,克敌之长 。
不善用其长,韩琦觉得自己很会打仗,但几次主动出兵,均告失败,也就是说韩琦善于打仗,但总是惨败而回 。
总而言之,范仲淹从各方面,都是沉甸甸的一个历史人物,而他的这首《渔家傲》也是沉甸甸的,又好在哪里呢?请继续欣赏:
二、悲壮雄放《渔家傲》
北宋仁宗之后,国家逐渐衰弱,政府不但重文轻武,也重内轻外,使边患不断,如北方的辽国、西北的西夏,屡屡犯境 。于是康定元年,仁宗派范仲淹率军抵抗西夏,而《渔家傲》一词,就是他戎马生活的真实写照 。
词曰: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上阕,“塞下秋来风景异”,开篇既从秋天开始写起,秋天对于古今中国人又有两种不同的感受,今人看到秋天到了,觉得是收获、是喜悦;在古代是一个让人悲凉的时节,从宋玉开始“悲哉,秋之为气也”开始,在诗词里面的秋天都是非常悲凉的象征 。
“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是个地名,在湖南省南部 。雁是指的大雁,这在中国文学里出现的比较早,在《周易》里面就有叫鸿雁的说法 。这句是说,大雁按时令飞走了,秋天也就来了,给人一种极不安的心理,大雁可以走,我们呢?同时也映衬出戍边将士们的凄惶心理 。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是边地之声的统称 。如李陵的《答苏武书》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 。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 。
这句词是说此时此刻的边地四面一片嘈杂,如牧马悲鸣之声,杂乱无序的各种虫声,军营的号角声,连成一片 。夕阳西下,长烟飘起在高耸的群山中,那一片孤城,已经早早的关闭了城门 。
- 渔家傲全文赏析 渔家傲古诗词
- 范仲淹罢宴文言文阅读答案 范仲淹罢宴文言文翻译
- 渔家傲的主旨是什么 渔家傲古诗原文李清照翻译
- 渔家傲原文和注释 渔家傲范仲淹拼音版
- 玩弄感情,以推倒一百名女孩为骄傲,PUA男的套路有多恶心?
- 梁非凡叶良辰又是什么意思 龙傲天是哪本小说主角
- 渔家傲原文及翻译 渔家傲李清照赏析
- 傲世西游怎么快速升级 傲世西游攻略大全
- 梅花的诗句古诗大全 描写梅花的诗句古诗
- 端午节的佳句美句 端午节好句赏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