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vered等人用 1% ~ 2% 碳酸钠溶液在 27℃ 条件下消化
1 ~ 2 h 。 Secconi提出在 pH 值为 5 ~ 7. 5 之间用氨水、钾盐和 钠盐混合进行消化 5 ~ 24h 。 Arvizu - Higuera 等人[31]通过研究
发现消化的 pH 值大于 10 效果会更好 。 何俊红、何钟林等人用 1% 的碳酸钠溶液,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研究了 pH 值对消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pH 值的 升高,海藻酸钠的产率明显提高,由 33.91% 提高到 93.87% ,他们认为消化反应过程中控制高的 pH 值对产品的提取率有积极 的影响 。 盘茂东等人对海南马尾藻提取海藻酸钠的工艺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并对影响提取率的消化条件进行了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碳酸钠的浓度为 2% 时,其提取率达到最高,为36.8% 。 消化温度为 50℃时,提取率最高,为 40.7% ,消化时间 约 3h 时,提取率最高,为 35.1% 。 所得海藻酸钠的粘度为185mPa·s 。 田洪芸[20]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详细分析了超声 - 微波协同消化对产率的影响,他们优化工艺条件后得到的海 藻酸钠粘度可达 3670mPa·s,提取率为88.6% 。 宋彦显等人用纤维素酶辅助碳酸钠溶液提取海藻酸钠,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提取率为 49.8% 。 Youssouf等人用超声对原料的消化进行处理,方法是将真空干燥后的原料用 80% 乙醇在室温下浸泡过夜,之后用孔径为 10μm 的微孔尼龙滤膜过滤,用蒸馏水水洗,加入 2% 的氢氧 化钠溶液,然后用功率为 150W,频率为 25kHz 的超声波进行处 理 。 他们最后得到的提取率达到 55% ,同时可以缩短提取时 间 。 消化是海藻酸盐提取的重要环节,消化效果的好坏对产率 的影响大 。 从绿色制备考虑,不仅要将海藻酸从海藻的细胞壁 有效的提取出来,并在消化过程中减少分子链的降解,而且使用对环境友好的提取方式是消化环节中最为关心的问题 。
海藻酸盐溶液的纯化
原料经过消化后,得到的是不纯的海藻酸钠溶液混合物, 需要进行纯化处理 。 纯化的一般步骤是: 消化后的海藻酸钠溶 液→过滤→盐酸( 酸凝固) 或氯化钙( 钙凝固) 凝固→抽滤→用 盐酸溶液脱钙或用氯化钠溶液离子交换脱钙→用碳酸钠溶解 →过滤→乙醇沉淀→烘干→成品 。 在早期一般都是用酸凝固,因其成本低廉而得到应用,但是耗时长,且在提取过程中容易使海藻酸的分子链降解,导致产品的粘度较低 。 为提高海藻酸 的提取效率与产品质量,逐渐使用钙凝固,因其可以减少生产 时间,一方面使得海藻酸分子链降解时间减少,另一方面减少 酸对分子链的影响,从而提高产品的粘度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氯化钙的成本较盐酸高 。 王孝华等人比较了酸凝固与钙凝固的纯化工艺,结果表明,酸凝固的沉降速度较慢,得到的沉淀物粒度较小,影响后续 的过滤,且产品的提取率也较低; 氯化钙凝固的沉降速度较快,得到的沉淀物的粒度较大,有利于后续的过滤,并采用离子交 换将钙离子置换除去,得到的产率较高 。 经过对钙凝 - 离子交 换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得到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大大缩短了纯 化时间,产品的粘度可达到 2840mPa·s 。 Leinfelder 等人[34]的纯化方法是将用 EDTA 提取的海藻酸 盐溶液用 37. 5% 的乙醇在用空气搅拌下进行沉淀,沉淀物用0.5 mol /L的氯化钾溶液溶解,反复 2 次沉淀再溶解,溶解后的溶液用透析袋透析,之后再进行第 3 次沉淀,最后干燥即得高 纯度的海藻酸盐产物 。 他们的目的在于制备在分子水平与细 胞相容的海藻酸盐,此方法成本高,适合在实验室制备 。
Gomez等人研究了三种不同的纯化方法对产品产率和 流变性能的影响,第一种方法是: 用乙醇沉淀消化后的溶液→ 用乙醇索氏提取→得到海藻酸钠产品; 第二种是: 盐酸沉淀消 化后的溶液→沉淀物用碳酸钠溶液溶解→溶液用乙醇沉淀→ 用乙醇索氏提取→得到海藻酸钠产品; 第三种是: 用氯化钙螯 合消化后的溶液→用水索氏提取→螯合物用盐酸沉淀→沉淀
- 空调制热时怎么判断缺氟 空调制热时怎么判断缺氟还是排水
- 儿童有必要做口腔含氟保健么,为什么?
- 怎样给电冰箱加氟
- 氟化钙是沉淀吗
- 特氟龙喷涂教程
- 氟胺酮可以钓鱼吗
- 稀土矿的特征
- 谁来说说牙膏含氟的好还是不含氟的好啊?
- 如何添加氟利昂
- 客厅空调不冷怎么办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