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心有千千节,清明节即将到来,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有哪些令你难忘的事和人?

谢邀!习俗的演变,跟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关系 。
从我记事起,就已经知道,清明节在我们那里并不是很重要 。不过是出嫁的姑娘们回到娘家和娘家人一起给逝去的亲人上上坟,烧烧纸,叩叩头 。因为我们那里流行一句俗语“年小月半大,清明说白话” 。这就是说,一年中所有的祭祀活动,最重要的是“月半” 。
“月半”亦称“中元节”“鬼节” 。每年阴历七月十五前几天,所有人见了面都会问一句话,“封纸壳”了吗?这纸壳类似于今天的快递邮件 。每一个封包里都是裁好的一沓纸钱(火纸),外面包一层白纸 。手巧的人不用浆糊之类,也会包得整整齐齐,四角周正 。
包好之后,如果自己家里有人会写毛笔字的话,就不用求别人了 。否则还得请别人来写,酒饭招待 。写的内容格式很固定,但称呼一定不能马虎 。我大略知道,自己的父母,分别可称“考妣”,也就是成语“如丧考妣”中的“考妣”二字 。由此而上推,就有“祖妣”“祖考”之类,不留心,不知道,其实人的亲缘关系里,旧时的称呼还真有些学问 。比如,拜干爹形成的关系,干爹去世了,作为义子,祭祀活动中写出来的称呼就是“孝关男” 。我想这个“关男”大概与义薄云天的美髯公关羽很有关系吧 。
“中元节”把写好的纸封要在太阳落山后,用家中的圆的篾筛子端上 。盛上饭菜 。菜里必须有韭菜,冬瓜,马齿苋,一样不会少 。烧这些“纸壳”是不到墓地去的 。择一处僻静的地方,见到十字路口,就点起来 。一边烧,一边口中念叨逝去的那些人的名字称呼,让他们快来收领钱财,然后诉说一些家长里短,祈求他们保佑家人平安 。最后完了,望不同的方向磕头,拿手里的筛子在余烟中撩一撩 。说一句“烟子一秋(音),万事无忧”,这才转身回去,大功告成 。
作了这么多介绍,与题目要求不搭,但我们那里确实如此 。不过清明节踏青上坟这些年还是很热闹 。很多在外面的人都回家来,有许多人开车回来,路上人来车往 。走路的人,也有点行色匆匆的样子,手里都拿着大把的塑胶花 。还有火纸礼花鞭炮之类 。一般开销还不算少的 。

中国人心有千千节,清明节即将到来,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有哪些令你难忘的事和人?

文章插图
上坟的时候,往往三五成群,结伴而行,也多是亲戚家人 。大家说着讲着就来到墓地 。有些人家会带上工具,砍砍坟头的树枝,割割毛竹茅草之类 。也算为亲人做了一次整理吧 。祭祀活动完了大家默默离开,回家该怎么玩就怎么玩 。还是活着的人过节有意思!
中国人心有千千节,清明节即将到来,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有哪些令你难忘的事和人?

文章插图
我们这里许多家庭为了不影响工作,大多是在清明节前的星期六或者星期天,有些是当天上坟扫墓的 。基本上是烧一些纸钱和元宝,供品有水果,常见的是苹果和橘子,水果数是单数,不能买一些带籽带汁的水果 。还有点心类,就是被祭的人生前喜欢吃的,最重要的是要有方块肉,点上香,先烧纸钱后磕头跪拜 。
【中国人心有千千节,清明节即将到来,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有哪些令你难忘的事和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代表民族最基本的伦理道德,是数千年华夏文化的体现,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有着不言而喻的特殊意义 。
我是陕南汉中人,家在偏僻农村里,刚从西安回家(在两天前,家里人就打电话催了) 。
在我家那边的人对清明节都很重视,虽然物质条件落后,但节日这天该做的,我们都不会少做,可见对清明节的重视程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