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 。
当今社会,考试作弊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甚至有可能还是违法犯罪行为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考试作弊的手段也越来越高科技化 。因考试作弊严重冲击了正常的考试公平,因此,从古至今,如何防范考试作弊,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在科举考试中,为了防止出现作弊行为,古人想出了各种方法,主要体现在考官、考生和阅卷几个方面 。如为防止考官作弊,宋代创立了一种制度,即实行主考官临时差遣制,每次考试前才确定主考官,每次考试的主考官都不一样,并且考前保密,以杜绝考生找考官舞弊 。同时对主考官实行“锁院制”,即主考官从接到任命开始,就得转移到贡院也就是当时的考场中居住,不允许外出或接待访客,以免漏题 。

文章插图
对于考生,也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考试规程 。明、清两代,在童试应考前童生应向所在县主管考试的机构报名,填写姓名、籍贯、年龄和三代履历等;并且还需要五人联保,并请本县名廪生做担保人,开具保结,名曰“认保”,主要担保四个方面:一是确定为本县籍贯 。二是确定出身清白,不是娼优等人的后代 。娼优是指姐效和优伶,皂隶指旧时衙门里的差,他们在古时都属于地位很低的贱民,后代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修 。三是确定没有请他人代作、代考之事 。四是确定没在为父母守丧之时参加考试 。以上四项确保无疑,才准许参加考试 。

文章插图
考生在考试那天,进入贡院参加考试时,必须交验写有姓名、籍贯、担保人及相貌特征的“给帖”(相当于现在的准考证),考生进入贡院找到自己考试的号房后,就不允许任意进出 。同时一切闲杂人等,也不准进出贡院 。在宋代,如果是京官的子弟考中,他们还要参加由中书省特别为他们举行的复试,由专门的人为他们命题、监考和阅卷,以防他们作弊 。

文章插图
以上是针对考官和考生采取的措施 。在改卷的过程中,为了防止阅卷官舞弊,采用“糊名”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密封制,将考生的姓名籍贯、考号等,在交给阅卷官判卷前,都被封盖上 。同时还将所有试卷(殿试的除外),请人重新抄写一遍后,再交阅卷官评判,以防止认笔迹、作暗号等舞弊行为发生 。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问答!
探索真历史,还历史真相 。自从隋唐推行科举制度以来,考生们的作弊手段也就跟随而来,并且花样翻新 。
1、夹带,就是打小抄了 。此乃最简单也是最危险的手段,作弊着经常把小抄藏在鞋袜、食物、笔杆里等等 。为此后来的朝廷,规定考生在考试时要穿规定的衣服 。
2、找枪手代考,就是花钱找人帮忙代考,古代没有照片,这种行为曾一度比较猖獗 。
3、冒籍,就是冒充籍贯,以增加考试的机会,机会大了,考中的机会也就大了 。后来考官通过辨别口音的方式来判断考生有没有冒籍 。
4、通关节,就是行贿了,通过贿赂考官,让考官给打个高分 。针对此种行为,宋朝发明了糊名的方法,那这种作弊手段就杜绝了吗?
非也,这可难不到他们,受贿者又通过辨认考生笔迹的方法,顺利的找到行贿者的考卷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朝廷又有新招了:阅卷前找人把试卷全都抄一遍,考官只能在手抄本上阅卷 。怎么样,贪官们,没门了吧 。
非也,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他们很快就有了应对方法,考生在答题的时候,会在考卷的卷首或卷尾的地方,留有特殊的几个字(他们提前商量好的)作为暗号,阅卷时考官就能凭借着暗号,准确的找到那张考卷了 。
- 中国百家姓氏大全?
- 会计专业最强院校排名 会计大学排名
- 中国种植葡萄起源于 中国种植葡萄始于什么地方
- 中国粮油商务网,粮油期货最新价格走势
- 中国学生能减负吗?你怎么看?-
- 中国没有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的省份是哪些?
- 中国女排3:0不敌土耳其,是实力不够吗?
- 欣赏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正文 古代寓言大全短篇
- 中国历史上死的最冤的大臣是谁?
- 中国古代经典对联,千古绝对大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