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看过《悲伤逆流成河》吗?看完是什么感觉?

《悲伤逆流成河》作为郭敬明的主打作品之一,将“疼痛青春伤感”体现的淋漓尽致,郭敬明写的书大多有一个特点,就是为虐而虐,笔下的人物的喜怒哀乐根据的不是性格本身,更多的来自作者的命令,作者说你悲伤了,于是主角哭泣,作者说你该痛苦了,于是人物开始痛哭流涕 。

你们看过《悲伤逆流成河》吗?看完是什么感觉?

文章插图
简单来说,笔下的人物走向太莫名其妙,没有合理性 。另外,郭敬明笔下的青春不适合大多数人,没有融洽感,对于大多数青少年而言,青春的代名词是“明亮、活力、生机”而郭敬明笔下的青春除了撕逼、阴暗再无其他 。
你们看过《悲伤逆流成河》吗?看完是什么感觉?

文章插图
【你们看过《悲伤逆流成河》吗?看完是什么感觉?】《悲伤逆流成河》更是将这一特征发挥到顶峰,几位主角的青春没有青春的意味,更像是一本“死亡回忆录”,所以我认为以这样一部作品作为改编对象,口碑不会太好 。
当然,《悲伤逆流成河》电影版将主题从“青春疼痛”转向“校园暴力”,使剧情更具有合理性,根据点映的情况来看,易遥从一个饱受流言蜚语的受害者,变成一个对人生积极向上的女孩子,这一切的转变从齐铭的出现开始转变,齐铭变成了一个救世主的形象,有句话说“针扎不到你身上你永远不知道有多疼”,于是齐铭依旧无法对易遥的遭遇“感同身受” 。
你们看过《悲伤逆流成河》吗?看完是什么感觉?

文章插图
校园暴力是一个新颖的话题,拍好了它是“青春片”的里程碑,但没拍好依旧会给人一种无痛呻吟之感 。
《悲伤逆流成河》的受众面是年龄尚小的青少年,落落首次接触大银幕也把稚嫩这两个字写上了大银幕,电影的每一个画面依旧是青春片惯用的“MV”式拍摄手法,易遥的扮演者演技青涩,没有代入感,但纵使如此,当剧情演到易遥准备跳海,回过头说的那句“你们每一个旁观者都是加害者 。”我还是真实情感的哭泣了,“校园暴力”这四个字太广,致使大众忽略语言暴力这一项,但现实中,言语暴力却是校园暴力的缩影,留下的创伤终身难遇 。
你们看过《悲伤逆流成河》吗?看完是什么感觉?

文章插图
我形容人生时常常用“很长、很好”这样的形容词,认为即使黑暗也终究会过去,可“雁过无痕”这四个字太难太难,只能寄希望于抵制校园暴力能够得到落实 。
《悲伤逆流成河》呈现了校园的悲剧,校园悲剧暴力一天天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也许你亲身体验或许你听见 。不仅仅是同学之间有的老师也暴力,而我们的孩子很多时候选择了沉默接受,扪心自问很多是我们家长造成的,是我们把孩子推向深渊 。
你们看过《悲伤逆流成河》吗?看完是什么感觉?

文章插图
来分析分析《悲伤逆流成河》,看看易遥如何被推向深渊 。
一:单身家庭
不是讲每个单身家庭都不好,而易遥家是贫穷的单身家庭,母亲靠给人按摩和出卖肉体以维持家的开支 。虽然是出于无赖和母爱,但间接的给易瑶染上了病(原著不记),染病时间让易遥原本受欺凌变的更加不可控制,精神上更加的崩溃 。易遥记忆最温暖的画面就是爸爸的陪伴,母亲没有了慈母,学校的欺凌没有地方诉说 。幼儿园受到欺凌可以告诉老师,而中学以后你告诉老师同学们会笑话你,没有了父母的关爱与支持,所以易遥选择了沉默 。
你们看过《悲伤逆流成河》吗?看完是什么感觉?

文章插图
二:被欺凌者变成欺凌者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