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君子必慎其独也 君子必慎其独也什么意思( 三 )


《庄子·大宗师》说: 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庄子所描绘的“见独”颇类似于现象学中的先验还原,即舍弃对世界的自然态度和固有看法,而回到纯粹的先验意识,见独即发现内在、先验的心理状态 。这里的“独”与“儒风五行”一样,都是在“舍体”的意义上使用的 。所以庄子的“见独”与儒家的慎独虽然在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就二者是指内心的精神状态而言,则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显然是建立在他们对“独”的共同理解之上 。独也可以做动词,作“内”讲 。“儒风五行”传文解释“君子之为德也,有与始,无与终”一句时说:“有与始者,言与其体始;无与终者,言舍其体而独其心也 。”这里的独即作“内”讲,“独其心”即内其心 。“内心”的说法也见于先秦典籍,并与慎独联系在一起。如:
《礼记·礼器》说: 礼之以少为贵者,以其内心者也 。德产之致也精微 。观天下之物无可以称其德者,如此,则得不以少为贵乎?是故君子慎其独也 。对于“内心”,郑玄的注释是“用心于内,尚其德在内” 。《礼器》以“内心”来理解慎独,与“儒风五行”显然是一致的,这应该即是慎独的本来含义 。那么,到底什么是慎独呢?《尔雅》云:“慎,诚也 。”而据“儒风五行”传文,独是指“舍体”,也即内心的意志、意念,故慎独即是诚其意 。只不过慎独在当时已成为一个专用名词,其内涵已广为人知,所以人们往往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解释和说明,如“儒风五行”的“能为一”、《礼器》的“内心”等等 。但不论是“能为一”还是“内心”,其实都是指诚其意,只是具体表述上有所不同而已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