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书籍有哪些推荐?2021非虚构好书排行榜前十

非虚构书籍是以现实生活作为背景创作的书籍,每次看完都会获得一些人生启示和人生道理,那么有哪些值得推荐的非虚构书籍呢?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2021年值得推荐的好看的非虚构书籍,感兴趣的小伙伴赶紧一起看看吧!
1、《世纪的哭泣》

[美]兰迪·希尔茨 着,傅洁莹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艾滋病在北美爆发。它可能是历史上最特殊的一种病症,直到现在,艾滋病也仍然是被污名化极严重的一种传染病,它与男同性恋群体、吸毒以及混乱的生活方式被绑定在一起。
尽管现在它已经可以算作一种“慢性病”,但是真正能将它当作一种普通疾病去看待的人仍然是少数。
但幸好,科学研究者没有被偏见劝退,三十年来,艾滋病的研究从未止步。如果我告诉你,今日新冠疫苗的研究与前人对艾滋病病毒和人体免疫相关的研究密不可分,你是否会惊讶?
兰迪·希尔茨是艾滋病爆发早期的记录者,身为同性恋者,他有天然的调查优势。他了解也理解早期病患的生活状态,他目睹了无数痛苦的离别,也在医院、政府、公益机构进行了艰难的调查。
全书是他对艾滋病疫情的梳理,他不客气地批评了同性恋群体、医院以及政府。在新冠疫情反复之时,读完希尔茨的书之后,我们会发现,时代在变,人性的弱点总是不变的。
希尔茨在写完这本书之后,因艾滋病并发症去世,《世纪的哭泣》是他勇敢、诚实而且专业的记录。本书的英文版名为 And the Band Played On, 世界崩溃之时,乐队仍然继续演奏,狂欢仍然在继续。
沸反盈天的喧闹声中,只有很少人能听见呐喊,但我们还是希望,听见呐喊的人,能更多一些。
2、《照护》

[美] 凯博文 着,姚灏 译,中信出版社 ,2020-9
凯博文是哈佛医学院的医学人类学教授,执教四十余年。他是一个学术明星,但是使他特别的,与其说是学术上的成就,不如说是他的经历。
他是生活在美国的犹太裔,从小就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父亲,颇为颠簸的少年生活,让他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共情——这也是他随后学医、做研究的原因之一。
这本《照护》是他的自传。从犹太街区,到哈佛医学院,再到中国……传奇般的经历最后回到“照护”这个母题之中。他讲述了许许多多他与病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在多个国家生活的经历,使他理解了社会环境和社会阶层,可能是和医疗技术一样重要的对疾病进行研究的切入口。他看见了太多残酷的故事,遇见过太多眼泪和惊恐,在相对优渥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他,几乎把一生都用来研究“痛苦”。
在他的妻子患上阿兹海默症之后,对于妻子来说,他既是丈夫,也是照护的医生。凯博文记录下妻子的病情,记录下自己如何从丈夫的角色进入“照护者”的角色。
凯博文在书中最后说,照护是人类在过去几千万年中,为了适应这个寒冷而充满危险的自然界而衍化出来的生存手段,“照护”帮助我们度过了社会的苦难和威胁。
这本书是一堂“生死课”,在充满戾气和诅咒的世界里,这本书是对信奉丛林法则的人的一次温柔反击。它让我们记住,我们为什么是我们,人间何以为人间。
3、《知晓我姓名》

[美]香奈儿·米勒 着,陈毓飞 译,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8
2015年1月,22岁的香奈儿·米勒去参加斯坦福大学的一个派对,之后在户外的空地上被性侵。随后,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她被称为“埃米莉·多伊”或“布罗克·特纳的受害者”。
她和很多性侵受害者一样,经历了“荡妇羞辱”,人们这样议论她:“他才19岁!她勾搭一个大一新生吧?”“他给她钱了吗?如果不是,为什么女人会喝得这么醉?”她也和她们一样,自责、羞愧,一度受困于黑暗、逼仄、属于受害者的空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