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书籍有哪些推荐?2021非虚构好书排行榜前十( 二 )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意识到,这根本不是自己的错,“应该带着羞耻感过一生的是那个强奸犯,而不是我”。于是,4年后,她决定公开自己的身份和经历,用真名出版了这本《知晓我姓名》:“我叫香奈儿·米勒。我是一个受害者,但我从不只是一个受害者。”
创伤后遗症依然存在:“我看到一件衣服,就会想如果我穿,他们会不会问我为什么选这件衣服?法官会怎么解读?”然而,她毕竟勇敢地走出来了,她正在用自己的文字和故事,给更多的人带来力量。正如一个豆瓣用户所说,想读林奕含、伊藤诗织、香奈儿·米勒,想了解她们的境遇,“因为我们都是女性”。
4、《我的二本学生》

黄灯 着,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8
《我的二本学生》打开和呈现了一个群体最隐匿的生命境况。
在“遍地985,人均优等生”的互联网舆论场下,二本学生是沉默且面目模煳的。广东F学院的黄灯老师用自己15年的一线教学经验,通过对4500个学生的长期观察和长达十几年的跟踪走访,向我们勾画出一条中国年轻群体最为常见的成长路径。
在黄灯笔下,二本学生跌跌撞撞地走过应试教育的关卡,从底层社会挣扎而出,走向城市,走向现代化,但愈加职业教育化的大学和飞速发展的城市却没有容纳他们,反而将他们的命运,以更快的速度甩出现实之外。
二本学生身上负载的,不仅是他个体和背后整个家族的命运,更是中国转型时期乡村城镇化如何破题、中国职业教育和现实生产如何衔接、中国基层向上爬的通道如何延拓等难题。
但在彻底市场化的语境中,这一个个难题,都只能化为二本学生他们自己所要承担的艰难险阻和内心风暴。
《我的二本学生》是黄灯老师个人的一本教学札记,也是中国最广大年轻人的青春命运之书。
5、《正午之魔》

[美] 安德鲁·所罗门 着,屠彬 / 张哲 译,上海三联书店,2020-10
在《正午之魔》的第一章,安德鲁·所罗门告诉我们:
“有时候我好像每天两次咽下自己的葬礼。”
这是他得抑郁症的真切感受。
抑郁症并非身体上的伤痛,它隐形。用丘吉尔的比喻,它是一条“黑狗”。它跟随你、吞噬你,让你在阳光普照的正午也感觉冰冷。
在经历过各种治疗之后,所罗门写出了这本《正午之魔》。它既是一部严谨的调查报告,也是一部优秀的个人心灵记录。
所罗门将个体经验、政策制定者、心理医生、医疗机构以及制药公司等与抑郁症密不可分的要素合并在一起,做成了一份详细并且条理清晰的记录。
作为一个患有抑郁症,并且常年给《纽约客》供稿的采访人员,所罗门身上有很珍贵的品质,那就是“共情”,这也让这本书充满了温度——在黑暗与彻寒之中,这本书是所罗门架起的小小篝火。
6、《漆黑清晨》

[英]布雷特·安德森 着,冯倩珠 译,雅众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2
这是英国山羊皮乐队主唱布雷特·安德森的自传。
读这本书之前我带着防备,或者说偏见——名人传记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矫饰成分。但这本书的确是一个例外,因为它诚实。
安德森的回忆里,英格兰南部萧索的冬天和拮据的生活占了很大部分。这部书决不仅是他个人的回忆,而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一个底层英格兰男孩所看见的世界,以及他的成长记录。
“原生家庭”是最近在国内很流行的一个词,这本书也是关于“原生家庭”。尽管安德森是七十年代成长起来的孩子,但是许许多多的中国少年也必定会有同样的经历——受到贫乏单调的现实和异常遥远的梦想的煎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