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毛主席想起了一首关于梅花的诗但记不清了诗句,便写信请秘书田家英替他找宋人林逋的诗文集 。
之后,想起来是一首七律诗,其中有两句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是咏梅的,但记不清是何时何人写的,记不起来,感觉是林逋写的,但是查林逋的诗文集没找到 。于是,毛主席又写了一封信告诉了田家英 。
没多久,又记起了,可能是清人高士奇所作 。只记起了前四句 “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毛主席再次写信告诉了田家英,请他问一下文史馆老先生 。
很快,田家英查到了原诗和作者告诉了毛主席 。
梅花九首(其一)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
随后,毛主席用草体书写了全诗,并在右起处大大地写上“高启”二字,还注明:“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
这位明朝最伟大诗人高启,一生特别喜好诗文,又善于写诗文,他因诗文,得朱元璋赏识,也因诗文,遭朱元璋猜忌,也因诗文,受朱元璋杀害 。
01
入世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起义不断,群雄并起逐鹿中原 。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领导的红巾军农民起义,其中就有濠州郭子兴,朱元璋等 。徐寿辉之后又有陈友谅 。浙东还有方国珍 。江浙地区还有张士诚 。而高启正生活在张士诚的地盘苏州 。
当时,张士诚称吴王,占据江浙 。他对江浙地区有名望有影响力的元朝官员和人才采取拉拢任用的政策并重视教育和科举 。当时元朝淮南行省参政饶介比较有知名度和影响力,对待张士诚的吴国态度是杜门(闭门)不出,张士诚便亲自造访,礼遇有加,任命他为淮南行省参知政事 。
这个饶介是元末著名的文人、书法家,喜欢诗文,为人倜傥豪放,与当时俊流皆有交往 。听说高启,高季迪很有才华,诗词写得好,他便多次派人邀请来府上 。还出过命题作文《题倪云林竹木图》,让高启以“木绿曲”为韵作诗考一考他 。
高启确实是大才,随口应答,道:
主人原非段干木,一瓢倒泻潇湘绿 。
逾垣为惜酒在樽,饮余自鼓无弦曲 。
饶介大惊称赞,奉为上宾,当时高启才十六岁 。
自此,饶介召高启为幕僚,高启踏入仕途 。
由于张士诚广招名士,优待文人,江浙一带知识分子为了逃避战乱都依附于张士诚,一时间,文人汇聚,文风昌盛,高启也在其中,诗名鹊起,与当时的杨基、张羽、徐贲合称为“吴中四杰”,也被后人称为“明初四杰” 。
02
出世
朱元璋在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下,迅速崛起,先是打败了陈友谅,之后又与张士诚发生战事,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陆续攻占浙东各地,张士诚地盘越来越小 。
而身在张士诚地盘的高启,也看出了局势,江浙难保,更令他选择离开的原因是对官场的厌恶 。因为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性情正直,追求士大夫的人格独立,言论自由,不能与官场士人和光同尘,这让他厌倦了朝政和功名利禄 。
他开始走向“出世” 。二十三岁的他选择了隐居,隐居于吴淞江畔的青丘,自己起了一个外号,青丘子 。在这里,他过得很闲适,终日苦吟,研究诗,作《青丘子歌》自嘲 。
青丘子歌(节选)
青丘子,癯而清,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 。
何年降谪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 。
- 感恩老师的优美散文 有关感恩的诗歌散文
- 和氏璧是怎么来的?后来又去了哪里?
- 无怨的青春原文及赏析 无怨的青春读后感
- 柳永最流氓的一句词 柳永蝶恋花写作背景
- 制作微信表情用什么软件?
- 你梦见过死去的亲人吗?
- 形容霜降的优美句子 霜降诗句古诗词经典一览
- 描写柳树的诗句词 关于柳树的古诗有哪些
- 描写秋天落叶的诗句 秋天落叶的诗句唯美
- 你眼中的妈妈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