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全文完整版 楞严经全文及注解( 三 )


注一 佛家认为凡是从相对境界中所产生的理论,都不是真实的,所以称为戏论 。
注二 一切文字理论,总不能离开名相 。可是名相并不是事物的实相 。在我国的庄子上面也曾多次谈到实相不能用名相来说明 。
解 阿难处处错在用妄想来认识妙觉明性,岂知一落入妄想当中,即处处以分别心来比量 。真性本来不在相对范畴中,愈比量愈错 。所以禅宗常说:“开口便错,动念即乖 。”华严经上说的:“妄想不歇,歇即菩提 。”你只要把妄想息下来,直下体验一下,才知道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
正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义云何?
译文 阿难对佛说:世尊!这个妙觉性,假若的确是非因非缘,为什麽世尊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备了四种条件?就是因空因明,因心因眼 。这是什麽道理呢?
解 阿难因为佛在过去说小乘教法时,曾有过“四缘生识”的说法,此时错认在“妙觉明性”上 。“识”是从分别心产生的,它生於“根”与“尘”之间,是妄想的产物 。所谓“因空因明”,就是“尘境”,“因心因眼”就是“根境” 。根与尘之间产生识心 。阿难粗心,误认识心为“妙觉明性” 。这点,在初学佛的人当中,极容易弄错!切须注意 。
正文 佛言: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
译文 佛说:阿难!我当时是说世间法当中的众因缘相 。不是第一义!〈注〉注 佛家称究竟根本的道理为第一义!
解 佛在当初说小乘教法时,为了破斥当时印度自然外道否认因果,而临时说因缘相,并不是究竟的道理 。这种说法在佛法中称为“权教” 。
正文 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明,则不能见 。阿难!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若必见暗,此但无明,云何无见?阿难!若在暗时,不见明故,名为不见;今在明时,不见暗相,还名不见!如是二相,俱名不见 。若复二相,自相陵夺,非汝见性,于中暂无 。如是则知,二俱名见,云何不见?
译文 阿难!我再问你:世间上一般人说我能见,怎样才叫见?怎样叫不见?阿难道:世间上的人,因为靠日月灯的光明,见种种现相,就名为见 。要是没有这三种光明,就不能见 。阿难!假若在没有光明时,就名为不见 。那就不应该见暗 。若是能见着暗,那在没有日月灯时,只能说是没有光明,怎能说是没有见呢?阿难!若是在暗时,因为不见明就称为不见 。现在在明时,不见暗相,也称为不见 。这样就明暗二相,都称为不见 。假若知道是明暗二相,互相倾夺,并不是你的见性,暂时消灭 。那就应当知道,两者(明暗二相)都是见 。怎麽能说是不见呢?
正文 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 。四义成就 。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
译文 所以阿难!你现在应该知道,当你见著明时,你的见并不是明;见著暗时,你的见也不是暗;见著空时,你的见也并不是空;见著塞时,你的见也不是塞 。懂得这四个道理以後,你还应当知道,当你见著任何事物时,你所见的对象并不是你能见的见;你能见的见和你所见的对象是离开了的,你能见的见绝不可能见著自己 。你怎麽还能从因缘自然和合与不和合等现象当中来说见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