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四年九月,不满十三岁的我荣幸地考入太原市第二中学初79班读书,当地人简称为“太原二中”!彼时太原二中在晋源地区系最高最好的学府,凡能进入二中读书都被认为是一种荣耀!弹指一挥间,四十八年过去了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焉有不信之理!
1960年代中后期的校门
我的家就在二中所在地附近,是离晋源城约五公里地的风峪沟店头村,看名字便知是山区 。记忆中的家乡,是山多于川并且石头多,缺水干旱 。我的小学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且学生少!相比我的小学,进入二中才知道什么叫“小巫见大巫,不能望其项背” 。我小学毕业时只有十七名同学;初中呢,我们这一届有六个班,而一个班就有五十七人之多;小学的操场仅有一个篮球场大,且是同学们一锹一镐挖出来的 。二中的操场有多大,我说不上,但学校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直线距离是有富裕的 。更不用说操场上有几个篮球场,几个沙滩、鞍马、吊环单双杠等等的了;小学只有语文算术历史地理课,初中则不然,除上述之外,增加了英语、物理、化学等;音乐体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加深扩展了许多许多!还有是每年学校的运动会,越野赛、像马拉松一样的长跑赛,都是我在小学闻所未闻的 。特别令我神往的是高中三年级十一班的张天友同学,是学校的运动健将 。运动会上,大喇叭里讲述着他的“英雄事迹”,(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似乎谁都跑不过他!此人走路总是低着头,后来有同学告诉我,他是知道太阳那年那年就会爆炸!他究竟思考什么,我们初中生不得而知,只是觉得好笑:“太阳还能爆炸?哈哈······”大概是新年联欢吧,高中班的节目那才叫好呢!印象最深的是高十一班的《十送红军》,简直堪与如今央视春晚的节目相媲美!话说回来,我们初中同学也不逊色 。大家都记得戚芝华同学,语文课我们学习贺敬之的《回延安》,老师让她朗读课文 。戚芝华同学站起来,抑扬顿挫、激情饱满:“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清脆的声音传遍了教室内外!课后外班同学都跑来问:你们班谁呀,课文读得那么好!前面讲过了,我是小地方出来的,所以,对二中的一切都新鲜!上面所讲,几十年来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泮桥依旧是当年模样!正房当时是会议室,两边是办公室
【怀念母校的优美句子简短 母校回忆精美句子简短】怀念中学生活,最不能忘却的是老师 。将近五十年了,我仍然清晰地记得上第一节语文课的情形 。年轻帅气的班主任张仁老师即我们的课任老师 。他用普通话读《落花生》:“落花生 许地山 我家院后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 。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张老师告诉我们,从《落花生》问世以后,“落花生”就成为许地山的笔名了 。那时,我对一切都陌生,等到慢慢长大,看到谢冰心的文章里写她和许地山等地来往诸事时,张老师的声音就又清晰地在耳边响起;直至今天,我的孩子早已大学毕业,当我看到张老师时,“落花生,许地山······”的声音依然会再次清晰地响起!还有,《谁是最可爱的人》,“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特别是最后几句:“当你坐上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进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在办公桌前准备开始工作的时候,······”,可以说,这篇文章无论是思想还是艺术,它的一切早已随着时光的穿梭,融化在我们的血液中,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上了,岂有丢失之理!初中入学是九月一日 。国庆过后,张老师拿着吕抗美同学的作文给大家读,题目记得大概是《节日的烟火》 。记忆中抗美的文章并不长,大概一页多不满两页,但是,节日夜晚烟火的姹紫嫣红和流光溢彩,我是感受到了 。多年后,大家见到吕抗美,我还能想起张老师对抗美同学的赞美 。那时,对我这个地道的丑小鸭来说,真不敢说不羡慕,抑或就自卑感而言,连羡慕都不敢说出来 。张老师,我的话想来你是认可的 。对吗?
- 赞美中秋节的现代诗 描写中秋的现代诗
- 赞美中秋节的现代诗 描写中秋节的现代诗
- 形容风刮得很厉害的诗句 形容风声很大的诗句
- 写关于秋天的现代诗歌 秋天的现代诗简短
-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中秋节美文欣赏
- 苹果手机怎么设置动态壁纸带声音 苹果手机怎么设置相册里的动态壁纸
- 丁真爆红的过程 丁真走红一年做了啥刘哓l庆年,年龄
- 端午三友指哪三样东西呢 端午日三个莫不的作用
- 杰克逊的死因是什么 杰克逊死于那年
- 家庭幸福格言经典短句 家的句子语录经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