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老空虚,留守儿童缺少娱乐和关爱,怎么帮助他们?( 三 )


3、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孩子们得不到良好教育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仍有部分学校条件较差,师资配备也远不如城里学校,加上学生人数少,教师没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受不到良好教育,思想品德和文化课滑坡就成了必然 。
4、留守儿童的安全缺乏必要的保障 。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祖辈,他们年纪大,精力不足,普遍缺乏安全防护的意识和能力,也没有有效的防范措施 。孩子在学校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缺乏安全教育,以致留守儿童伤害别人或被别人伤害、溺水、触电、打斗、摔伤等意外伤亡事件时有发生 。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我们建议:
1、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 。第一,淡化“留守儿童”观念 。社会在关注和关爱留守儿童时,要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比如在农村学校要多开展各类交流互动活动,特别是利用各种节假日在农村要多举办一些歌诵亲情、感恩生活、人格教育、安全常识等方面的娱乐活动,由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构建一个有利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大环境 。第二,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关爱和治疗 。各政府职能部门应组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对留守儿童进行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心理介入和疏导的措施,避免关爱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
2、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肩负着未成年人教育的主要任务,教育部门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着力加大对贫困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寄宿设施和容纳能力;二是要充实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心理疏导能力并确定专门教师负责留守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三是鼓励儿童跟随父母就近入学,加强家庭管理 。
3、引导农村家长强化家庭教育责任和义务 。一是强化农村家长的责任意识 。利用媒体,在农村加大对留守儿童现状及个案的宣传,提升农村家长的责任感,鼓励他们尽量把孩子留在身边 。二是利用农忙或者春节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黄金时节,由村委会联合镇村学校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要求父母加强与孩子的联系,多回家看看孩子 。三是学校要与留守儿童家长建立联系平台 。与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互留电话,经常家访,经常交换教育孩子的意见 。
4、加大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帮助 。一是在政策层面上给予支持,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出台一些举措 。比如:可指导县城各学校降低入学的户籍、成绩、费用等门槛,让务工人员的孩子能够享受跟随父母外出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二是加大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建设,可由关工委牵头,发动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工等参与这项工作 。我们特别建议,各镇党委镇政府应指定一名领导,专门负责“三留守”人群的管理,并由县上将此作为考核内容 。
【农村留守老空虚,留守儿童缺少娱乐和关爱,怎么帮助他们?】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普遍社会现象,必将持续较长时间,有其合理积极因素,也因此会引发一系列家庭、社会问题,社会舆论要给予高度关注,要正确认识,加强引导,充分发挥外出务工人员带来的积极因素,抑制因此而产生的消极因素,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对子女、妻子、父母的监护、关爱、赡养责任,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家庭的关系 。要教育留守人员,立足现实,增强信心,自立自强,在留守中创造出不凡业绩 。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凝聚民智民财为“留守人员”提供更多的帮助,为“留守人员”解决实际困难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