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发布:“身体素养”将成为青少年体育关键词
在新中国即将迎来成立70周年华诞之际 ,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 部署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 把“体育强国梦”和“中国梦”紧密连接 。
选择9月发布《纲要》 , 在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看来“恰逢其时” , “既是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体育事业发展的回顾与总结 , 又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 对开启建设世界体育强国新征程给出如何应对风险、化解危机、检视问题、迎接挑战的战略部署 。 ”
《纲要》分别提出了到2020年、2035年和2050年的短、中、长期战略目标 , 列出五大战略任务和九大项目工程 , 为建设体育强国提供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 而解决实际问题 , 正是脚踏实地走好体育强国路的关键 ,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 , “体育强国建设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 , 目标就是要使我们整个体育更加协调 。 ”
“现在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 。 ”李建明以体育发展的项目不平衡为例表示 , “现在竞技体育很多是中国传统优势项目 , 但是作为集体类的、受众比较多的、参与人群比较广的‘三大球’ , 目前在中国发展得还不够好 。 ”在刚刚结束的2019年男篮世界杯上 , 无缘直通东京奥运会的中国男篮暴露出的问题让更多人认识到 , 迈向体育强国的路径需要全民支持 , 几代人共同为之努力 。
为直面积弊 , 《纲要》中“三大球”被单独提出 , 明确要“全面推动足球、篮球、排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 。 李建明表示 , “此举是为了更好地凸显它们在整个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带动作用 , 扩大它们的影响力和参与人群的受众面 。 ”而青少年必然是受益当下、改变未来的重要对象 。
作为能集中展示体育教育功能的集体运动项目 , 《纲要》中对“三大球”的强调 , 除了为项目的普及与提高培育土壤 , 更在一定程度上让其成为先行载体 , 促使更多青少年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 , 从而增强学生体质、强化以体育人的功能 , 助推《纲要》中“到2035年 , 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 身体素养显著提升 , 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
改善青少年健康状况的问题 , 在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党委书记汪晓赞看来“十分迫切 。 ”她对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采访人员表示 , “软、硬、笨、晕”这4个字可以形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状况 , “骨头软、肌肉僵硬、动作笨拙 , 平衡性差容易摔跤” 。 她注意到 , 近年开学军训 , 学生晕倒已非鲜见现象 。
而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史兵则公开发文表示 , “《纲要》特别提出了发展青少年身体素养的目标要求 。 身体素养是体育教育的结果 , 是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取得成就必不可少的基础 。 儿童青少年时期打下身体素养的基础 , 才能在其一生的各个时期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加以完善 , 通过运动参与、体育组织和运动环境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 充分体现了《纲要》在全球健康理念上的创新 。 ”
同样提及“身体素养”的 , 还有在《纲要》“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 ,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中 , 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开展的部分 , “将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 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考核体系 , 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 。 ”
“不是体质、体能或身体素质 , 而是身体素养 。 ”钟秉枢表示 , 这是在国家层面的文件中 , 首次明确提出提高青少年身体素养的问题 。 他介绍 , 四五年前 , 教育部便着力研究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 “就是学生应该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 ”因此 , “素养”成了由知识、能力、品格等共同构成的综合品质 , “蕴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而体育学科提出的身体素养 , 则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 强调“通过学习体育能带给人们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