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相声的女孩为何多起来( 二 )

  曾经说起相声演员 , 从外形上看 , 走的基本是“谐星”路线 。 在此没有品评长相的意思 , 但也不能阻止年轻女孩“看脸” 。 前辈郭德纲和于谦都和“看脸”没什么关系 , 但现在 , 情况已发生变化 。 长相气派、神似冯绍峰的孟鹤堂 , 身高186公分、出生于1997年的潮人小哥哥秦霄贤 , 减肥成功的励志模范郭麒麟……一众新生代相声演员有了自己的粉丝团 。

  在史航看来 , 相声演员的偶像化并非坏事 , “粉丝去追明星演的话剧 , 渐渐地 , 没有明星 , 他们也爱上了看话剧” 。 而且相声有4种表演风格——帅卖怪坏 , 帅本就在其中 , 成为偶像化的基础 , “偶像化不是坏事 , 只要不是完全的流量化” 。

  在问答社区知乎上有一个提问:“如何看待‘德云女孩’这一现象?”网友“风林火山”回答:“德云社在发展壮大 , 小角在不断涌现 。 年轻女孩们的消费能力十分强大 , 谁能忽视她们?”

  19岁的北京女孩小怪 , 从小跟着家人听郭德纲的相声 , 2018年偶然在微博上听了一段张云雷的相声 , 从此入了相声这个坑 。 只要不耽误学习 , “爱豆”的表演 , 她场场会到 , 还赶到郑州、济南等地看演出 。

  “去看现场表演的大部分都是20多岁的女孩 , 几场演出看下来 , 大家就成了朋友 。 今年好像男生多一点了 , 一个5000人的场子 , 能有几百个男粉 。 ”小怪说 , 除了看演出这样的基本操作 , 她还买爱豆相关的杂志、单曲 , 以及他代言的彩妆 , “哥哥手里拿啥我买啥” 。

  在追偶像这件大事上 , 相声和其他文艺形式没有任何区别 。 在粉丝中 , 有爱全社的“社粉” , 有只爱一个的“唯粉” , 相声双人表演的天然属性又诞生了很多“CP粉”;不同演员有专属的“应援色” , 比如“堂良”(孟鹤堂和周九良)的蓝色 , “龄龙”(张九龄和王九龙)的黄色;甚至还诞生了以演员为主角的文学衍生品 。

  中学生兰青说:“你能想象00后的姑娘们 , 在台下跟着自己捧的角儿唱出一段段戏曲时的感觉吗?为了自己角儿留的‘作业’ , 她们会回去听老先生的各种唱段视频 , 也会买票去听一场完整的京剧 , 我觉得很棒呀!”

  2018年3月 , 小怪发起建立“九辫儿粉丝后援会” , 从最初的十几人 , 发展至今已达2000人 。 后援会有组织者、管理者、美工、文案策划……有时组织投票活动 , 有时也在“爱豆”商演的时候商量如何应援 , 和其他明星的后援会没什么不同 。

  小怪说:“有的人觉得相声演员吸引他们的是颜值 , 有的人觉得是唱功 , 但最吸引我的是他们对于传统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 他们不遗余力地去宣传传统艺术 , 像京剧、评剧、太平歌词 , 传递出的关于传统艺术的信息 , 都在一点点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 。 ”

  在年轻人对相声的追逐上 , 刘俊看到了“传统艺术的突围之路” , 传统艺术依然有成为爆款的可能 。 但他同时提醒 , 不要过界、不要过度 , 不要让喧闹影响了艺术水准 , “演员也要警惕 , 当自己突然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 更需检点自身、注意言行;而我们在宣传时 , 也要把关注点放到艺术本身 。 过度消费只会伤了艺术 , 只剩下一片嬉闹之声 。 ”(采访人员蒋肖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