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地产猎头也凉了

唇亡齿寒,地产猎头也凉了


"multi_version":false

《天下无贼》中 , 葛大爷留下过一句经典台词:

21世纪什么最重要 , 是人才!

这个特征 , 在多金、流动频繁的地产行业最为明显 。 而动辄上千万的薪酬 , 也让地产行业成为猎头聚集最多的地方 。

如今 , 猎头行业正感受着一波行业下行的寒意 。

一年之前 , 地产圈还流行激励高薪化的理念 , 各家公司挖人基本不计成本 , 地产猎头的薪资也跟着水涨船高 。

不过 , 当房企进入下行调整期后 , 一场没有硝烟的“优化”之战也在猎头公司悄然打响 。

1

前不久 , 广州某房企武汉公司便出现了一桩猎头“灰色”事件 。

该公司人力总和某家猎头公司签订协议 , 在猎头公司成功招到人的同时 , 人力总抽取固定的回扣 , 大约在15万-30万不等 。

长此以往 , 该公司在武汉地区的猎头费支出颇高 。

这仅仅是第一步 , 候选人在该区域呆满半年后 , 把这批候选人运作别的公司 , 继续赚取猎头费 , 最终导致该区域公司人才两空 。

这样的生财之道 , 最会算账的贾会计都干不来 。

但借着这种模式 , 猎头公司和人力总却赚的盘满钵满 。

一般来说 , 猎头费用普遍是抽取年薪的20%-30% , 到账时间多在推荐人员入职后3个月或半年后 。

而由于地产行业较高的挖人涨薪水平和不完善的人力制度 , 一年一次或多次的跳槽成为常态 。 这也促成猎头和人力暗中交易的最大缘由 。

2

在无数个或明或暗的交易中 , 房地产猎头都扮演了连接企业与人才的重要角色 。 在高需求的地产行业中 , 猎头对于房企的人才获取不可或缺 。

对于任何一家房企来说 , 总有那么一段时间 , 需要大步流星冲过去 , 才能实现规模跃进 。

这个时期 , 大规模的招兵买马必不可少 。

即使泰禾董事长黄其森曾对外吐槽:“企业过千亿听着牛 , 实际上就是原来的百亿企业 , 也就是通胀起来的 。 都是粗放的野蛮生长 , 大家拔高了自己 。 大家说房地产有泡沫 , 我说最大的泡沫就是人才 , 动不动薪酬上千万 。 ”

但在背后 , 依然不惜花费巨额猎头费 , 招揽人才 。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华夏幸福 。 2017年 , 华夏幸福大手笔招人 , 部分职位甚至开出3倍的薪酬价 , 意将固安产业新城模式大规模复制到京外区域 。

此前坊间曾传言 , 华夏幸福那年猎头费用高达两个小目标 , 随后又因经营压力 , 不得不拖欠多家公司猎头费 。

此外 , 一些中小房企的崛起过程中 , 如祥生地产、新力地产等 , 为了快速做大规模 , 老板挖人也不计成本 , 一时间地产圈挖人薪水水涨船高 。

那两年 , 站在风口的猎头费和薪酬一起 , 野蛮生长 。

没过多久 , 这种“短平快”的用人模式开始显现“后遗症” 。

在高薪资的诱惑下 , 一些房企高层加入没多久便发现 , 由于这类公司的管理制度往往跟不上规模制度 , 内部组织频繁变动 , 原本打算发光发亮的高管们 , 不得不选择再次离开 。

比如2017年 , 在华夏幸福大手笔招人之时 , 其职业化程度却稍弱 。 再加上组织架构频繁变动 , 和对资源型人才的倚重 , 离职率居高不下 。

一浪又一浪的人才更替下 , 无数个高管被拍死在“管理制度不规范”的沙滩上 。

最终造成的结果是 , 虽然猎头费用高昂 , 但人均效能却持续低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