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流行“汉隶”的同时 , “楷书”正在萌芽阶段 。 到魏晋南北朝的时期已经很盛行 , 晋代的王羲之 , 王献之父子是楷书的真正创始人 , 同时吸取了篆书圆转笔画 , 也保留了隶书的方正平直 , 去掉了“蚕头燕尾” 。 使汉字的结构大体的固定了下来 。 当时被称之为——“真书” , 后人因为以这种字体作为学习书法的楷模 , 即改称之为——“楷书” 。
唐朝时期
“楷书”尤为盛行 ,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书法家都是当时的佼佼者 , 他们的书法作品至今仍被人们学习作为范例 。
“草书”的起源 , 亦如行书 , 或其他书体 , 无法确指始于何时 。 史记说:“战国时 , 楚怀王使屈原造宪令 , 草稿未上 , 上官氏见而欲夺之 , 盖草书之祖起于 。 ”据此故有草书缘起于草稿之话 , 可见战国时即已有草书的形成 。 因为起于草稿的字体 , 为了发挥速写功能 , 较为省略草率 , 自然不能工整 , 草草写成 , 顾名思义而为草书 。 但此种草书 , 仅能说薀团篆(当时使用的字体)的草稿 , 真正草书的开始发现 , 则始自汉初 , 其演变过程 , 自应是先有“章草” , 而后又有“今草” , 再又有“狂草”等草体了 。 由于楷书的工整 , 为了书写快捷的需要 , 和书者为了抒发自己的胸臆 , 寄情于笔端的创造 , 产生了一种流动顺畅 , 一气呵成 , 极具有韵律和艺术感染力的字体——“草书” 。
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就是“行书” , 行书没有楷书那样规范严肃 , 也没有草书那样奔放和难以识别 , 而是优雅欢畅的运笔 , 字体书写灵活贯通 。 也是最受大众喜欢最常用的一种字体 。
宋朝时期
中华四大伟大发明之一 , 雕版印刷被毕升改进为活字印刷术 , “宋体字”也应此产生 。 最早产生于北宋 , 是有楷书变化而来 。 有肥体和瘦体之分 , 可无论肥瘦 , 都是横细竖粗 , 方方正正 。 显得古朴端庄 。
“仿宋体”也是模仿“宋体”而产生一种字体 , 这种字体的出现至今也不过七、八十年 , 但是发展十分迅速 。 是人们最喜欢使用的一种规范字体 , 在印刷品还有各种不同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与此同时 , “黑体”也诞生了 , 这种字体醒目大方 , 笔迹全部一样粗细 , 结构醒目严密 , 笔划粗壮有力 , 撇捺等笔画不尖 , 使人易于阅读 。 由于其醒目的特点 , 常用于标题 , 导语 , 标志等等 。 丰富了汉字的表现形式 。
新中国时期
出现了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 。 这是祖国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 , 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结果 。 汉字 , 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 , 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 , 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 为上古时代的汉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 , 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 。 再到秦朝的小篆 , 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汉字” , 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 。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 , 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 , 有学者认为汉字是维系中国南北长期处于统一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 , 亦有学者将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 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
-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中秋节吃月饼很正常!除了月饼各地还吃什么呢?
- 到底什么是正能量?
- 原地跑步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 中秋节的历史起源是什么 中秋节起源于哪个朝代有什么传统活动
- 鸭梨的产地在哪里 鸭梨的产地在什么地方
- 为什么《孙子兵法》中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战争论》中却说主力会战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 亚马逊代运营公司怎么收费?其有什么优势?
- 什么样的视频能够让人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的去看?
- 恐龙蛋化石什么价格 西峡恐龙蛋化石多少钱一个
- 男人梦见丢鞋子有什么预兆 小孩丢鞋子有什么预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