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形声字 例子 什么样的字叫做形声字( 三 )


除字形之外 , 还有一个字音问题 。 在某些时候 , 字音成为表示字义的唯一的手段 , 此外 , 汉语中同音词较多 , 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 。 汉语的谐音正是巧妙地应用了这些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的汉字 , 表达了耐人寻味的意思 。
过去 , 老百姓被压迫、被欺凌 , 有痛苦和对抗的情绪 , 却不敢直接说出来 , 就常常用汉字的谐音 , 写出许多与时政有关的歌谣 。 如宋代流行的歌谣:
打破筒 , 泼了菜 , 便是人间好世界 。
杀了 , 割了菜 , 吃了羔儿荷叶在 。
歌谣中运用了谐音手法 , 大骂当时的奸臣贼党童贯、蔡京、高俅、何执中等人 。 “筒”与“童”音谐 , “菜”与“蔡”音谐 , “羔”与“高”音谐 , “荷”与“何”音谐 , 分别用打、泼、杀、吃等表达和他们不共戴天的情感 。
这种汉字的谐音经过反复使用之后 , 形成一种修辞方法为谐音体 。 从子液歌起便不断被使用 。 比如:“始欲识郎心 , 两心望如一 , 理丝入残机 , 何悟不成匹 。 ”这首歌描写爱情的波折 , 开始相恋时 , 希望两颗心能合而为一 , 专心相爱 , 可是情况后来发生了变化 , 就像理好的丝进入了破织机一样 , 既不成帛 , 也不成匹 。 它的“丝”与“思”音谐 , 以“丝”寓“思” , “匹”与匹配的“匹”谐 , 指不能成双 。 在情歌中常见的还有以“芙蓉”为“夫容” , “莲”为“怜”或“连” , 以“藕”为“偶” , 以“丝”为“思” , 以“梨”为“离” , 以“晴”为“情”等 。
谐音不仅在民间歌谣中体现 , 而且广泛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民俗生活中 。
比如 , 在民间 , 由于以福为吉 , 将福作为家庭或个人追求的目标 , 所以 , 每逢过年 , 一定会在大门上贴“福”字 。 有时故意将“福”字倒过来贴 , 取“福到了”的口彩 。 这里的“到”与“倒”谐音 。 再如 , 民间年画中鱼是最流行的题材 , 一般薀外身的小胖娃娃 , 双手抱着一条大鱼 , 而且有莲池、莲花等 。 以“鱼”谐“余”(表示富余) , 以“莲”谐“连” , 这幅画的主题是“连年有余” , 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希望每年的日子都能过得很富余、富足 。
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刘又辛教授负责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字发展史纲要" , 其最终成果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汉字发展史纲要》 , 这项成果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的观点 。
1、关于汉字发展史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图画文字阶段 。 商代以前的文字应该属于这个阶段 。 第二阶段是以表形文字为基础 , 以表音文字为主体的表音文字阶段 。 从甲骨文到秦代的文字都属于这个阶段 。 第三阶段是以形声字为主体 , 还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阶段 , 从秦汉到现代汉字都属于这个阶段 。
2、关于汉字的优缺点
汉字的优点:
汉字的最大优点 , 是他的超方言性 。 中国是地域广阔、方言复杂的国家 。 在古代不可能做到语言规范化 , 就是现在推广普通话 , 也还不能在短期内完成 。 但是汉字却是全国通行的书面语言交际工具 。 语言不同 , 以笔代口写出字来 , 却完全一样 。 如果是文字拼音化 , 就会出现广东文、闽南文、上海文、北京文等 , 妨碍人们思想交流 。 汉字的另一优点 , 是它的有理性 。 文字是一种符号体系 , 它可分为有理性文字和无理性文字两大类 。 所谓无理性 , 是指纯表音文字 , 如假借字、音节文字、字母文字等 , 这种文字纯系一种符号 , 与要表达的事物没有直接联系 。 所谓有理性文字如汉字 , 它除了表示词的读音 , 还是代表事物形类的标志 。 如"水"字 , 是从象形文字水的形状演变而来的 。 它有表形和表音两个作用 。 再如"汪"、"洋"两字 , 用"水"表示类属 , 用"王"、"羊"表示读音 , 叫做形声字 , 是汉字的主体 , 这种形声兼顾的特点 , 便于识别和记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