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去哪儿买好吃的?食品零售行业发展微观察

今天,我们去哪儿买好吃的?食品零售行业发展微观察

----今天 , 我们去哪儿买好吃的?食品零售行业发展微观察//---- //

  资料图 。 中新社采访人员 张云 摄

  今天 , 我们去哪儿买好吃的?

  ——国内食品零售行业发展微观察

  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前竖立着一座半身塑像 , 上有陈云题词:“‘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 。 塑像的主人公张秉贵从1955年起成为王府井百货大楼一名普通售货员 , 他以“一抓准”“一口清”绝技和“一团火”的精神 , 在平凡岗位上服务广大顾客 , 被誉为“京城第九景” , 引得众多市民和游客竞相参观 , 成为计划经济时代只能在供销社、粮店、副食店以及百货大楼购物的人们心中的一份独特记忆 。

  改革开放东风劲吹 , 市场活力不断迸发 , 中国人的食品消费选择也更加多样:小卖部、便利店星散于城乡 , 超市的崛起更深刻改变了国人采购食品的方式 。

  近年来 , 食品零售行业面临新变局 。 在行业洗牌过程中 , 一些中国食品零售品牌通过战略调整与转型 , 化危为机 , 成功实现“惊人一跃” , 也有一些新兴企业抓住机遇 , 乘势崛起 。

  货架变矮 , 包装标准化 , 线上下单……身边的超市变了样

  下午5时许是超市购物的高峰期 , 北京市海淀区物美超市联想桥店已是人流如织 , 但收银台却不见了排队结账的长龙——现在人们可以通过智能购物车、多点APP、自助收银和人工收银等多种方式结算 。

  2017年 , 这家超市月亏损额度曾达到100万元 , 在物美各连锁店中业绩垫底 , 其面临的窘境是传统超市面对消费升级和零售业巨变时措手不及的一个缩影:来超市的人少了 , 人均消费额度低了 , 经营成本却上涨了 。 痛定思痛的物美决心从优化店面设计和数字化改造两方面入手 , 提升客户体验 , 让顾客回到超市 。

  “以前上下两层经营面积达12000平方米 , 改造后只保留3500平方米 , 精简商品数量 , 减少顾客的‘选择困难’ 。 同时 , 卖场外增加理发、餐饮等项目 , 提供多元化的便民服务 。 到2018年底 , 联想桥店同比利润增长高达113% , 整体业绩增长49% 。 ”与物美超市建立密切合作关系的多点Dmall合伙人刘桂海介绍 。

  消费者的感受最有说服力 , 在一些顾客眼中 , 家门口的这家老超市最近有了新面貌 。

  “变漂亮了!东西摆得更合理、好找 , 装饰简洁但看着温馨 。 ”家住附近小区的张翠茹说道 , “以前来逛超市 , 货架那么老高 , 改造后货架比以前低了 , 瞧着舒坦 , 货架之间的距离宽了 , 人来人往没那么挤了 。 ”

  来到最热闹的蔬菜区 , 香菇和油菜的组合包装吸引了采访人员的目光 。 “我们推出几种蔬菜搭配 , 就是要解决顾客选择困难的问题 , 为顾客节约时间 。 ”刘桂海表示 。

  采访人员发现 , 这里大多数菜品已经过标准化包装 , 重量、价钱都写在标签上 , 顾客无需逐个挑选 , 也省去了排队称重时间 。 “工作人员会将品相不好的商品筛选掉 , 以保证商品质量 。 ”刘桂海说 。

  “菜价还行 , 没比外边市场的贵 , 买回去也没碰到过坏的 。 来超市买菜主要是图个心里踏实 。 ”60岁的海淀居民郭兰华说道 。

  近年来 , 随着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 , 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在降低 , 食品安全更受关注 , 品质而非价格成为更多人的首要关切 , 超市的果蔬产品供应渠道明晰可追溯 , 消费者买得更放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