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晒步数不是目的 科学走路才能强身健体
朋友圈晒步数不是目的
科学走路才能强身健体(健康关注)
李 颖
当今的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一个“大晒场” , 除了晒美食、晒自拍、晒娃之外 , “晒步数”也已成为时尚 。 现在 , 如果每天走的步数没达到两三万步 , 你都不好意思在朋友圈里晒 。 为了能抢占封面 , 不让自己的排名落后 , 有的人竟然深夜在家门口的花园“暴走” 。
运动是为了健康 。 如果单是为了晒步数而过量运动 , 进而使健康受损 , 则是本末倒置了 。 走路是否越多越好?怎么走路才科学?在“十一”长假到来前夕 , 我们就来聊一聊如何以用健康科学的方式走路锻炼 。
走路是“最好的运动”
钟南山院士把步行视作“世界上最好的运动” 。 他提供的一组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 , 每周步行大于或等于4小时的65岁以上老人比每周步行小于1小时的65岁以上老人 , 心血管发病率会减少69% , 病死率则减少73% 。
有数据显示 , 成年人每天摄入的热量约为2100大卡 , 而维持生命体征和日常活动只会消耗1800大卡 , 这样就多出了300大卡需要通过运动消耗 。 而成年人走30步可消耗1大卡 , 如此算来 , 要消耗多余的300大卡需要行走9000—10000步 。 国家卫计委曾发出“每日1万步 , 吃动两平衡 , 健康一辈子”的呼吁 。
的确 , 走路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 , 能够起到强身健体、增强身体抵抗力的锻炼效果 。 不仅能强健心肺功能 , 改善血液循环 , 增加全身肌肉的力量 , 还可以减轻精神压力 , 调整新陈代谢 , 对防治心脑血管病、血脂异常、糖尿病及肥胖等都能有很大帮助 。
每天不宜超过2万步
虽然走路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 , 但专家表示 , 运动是一把“双刃剑” , 既可健身 , 也可伤身 。
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江东教授表示 , 通过微信运动排行榜的激励适当走路 , 对身体有一定帮助 , 但千万不能不顾自身体质 , 特别是为了冲榜而盲目增加走路的量 , 这样反而会伤害身体健康 。
和任何一项运动一样 , 走路也存在风险 。 一般来说 , 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快走1万步 , 但不宜超过2万步 。 过量的走路会加重关节负担 , 使原有的轻微损伤加重 。 因为人体60%的体重都是由膝关节内侧支撑的 , 所以膝关节内侧的半月板非常容易劳损 , 过量活动甚至会使劳损的半月板撕裂;过量走路或上下坡还会加重髌股关节的压力 , 髌骨软骨在长时间摩擦之后非常容易出现问题 。 如果持续过量运动 , 轻者会关节疼痛 , 重者有可能会引发关节炎、足底筋膜炎、跟腱炎、骨膜炎、髋关节滑膜炎等 , 尤其对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损伤比较大 。
要步数也要强度和坚持
“单纯的步数并不意味着什么 。 成年人每天平均步行在6500步左右 , 但大多数都强度不高 , 对健身没有太大效果 。 ”专家表示 , 许多人虽然每天行走过万步但都属于“生活步数” , 只能起到放松和维持肌肉新陈代谢和力量的作用 , 而不能达到运动健身的效果 。 想要走出健康 , 强度是关键因素之一 , 因此应该健步走 。 健步走的速度和运动量介于快步走与竞走之间 , 步行频率应在每分钟120—140步 。
“健步走一开始以消耗血糖、肝醣为主 , 持续15至20分钟后 , 燃烧脂肪的比例逐渐增加 , 持续到30分钟 , 燃烧脂肪的效果才会比较好 。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副教授赵纪生解释说 , 时速在4.5公里的健步走可达到健身目的 , 但也因年龄而异 。 对年轻人来说 , 一般7至10分钟走1公里 , 步幅在0.75米左右为佳 。 但到了四五十岁 , 走1公里大概就需要10分钟以上了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频率会逐步下降 , 步幅也会变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