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之蚩蚩是什么意思 氓之蚩蚩拼音( 二 )


《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晋侯始入而教其民;《子张》:君子信而后劳其民 。
以上“民”字皆符合上述三点内涵 。
捋清了上述“民”和“亡”的字形和意义,下面我们着手探讨“氓”的原始意义 。鉴于《诗经》里的“氓”,不少人认为“氓”(ménɡ)与“民”同,训“氓”为“民” 。如:《十三经注疏》毛传:“氓,民也 。”孔疏:“氓,民之一名,对文则异 。”《诗集传》:“氓,民也 。男子而不知其谁何之称也 。”《方言》曰:“氓,民也 。”
以上文献简单把“氓”释为“民”是不妥的,其实孔颖达已经认识到“民”和“氓”的差别,只是简单地以“对文则异”带过 。古文献中“氓民”共用并不少见,如:
《国策·秦策一》:不忧民氓 。《淮南子·修务训》:以宽民氓 。《管子·轻重丁篇》中有“民”字23个,“氓”字两个 。
那么,很明显“氓”和“民”是有区别的,另外《诗经》中对“民”和“氓”的使用也为我们提供了佐证 。在《诗经》中“民”字出现了近百次,而唯独“氓”字只有一次 。如果相同,为何不统一都用为“民”呢?
至此,“氓”与“民”二者有别是不可否认的 。另据《周礼》载:古时将王畿(为国都),分成两个区域,王城和近郊区域,并设“六乡”,远郊单独为一个区域,设“六遂” 。这两个区域所居住之人也有分别,“六乡”的居住者为“国人”,而“六遂”之人则被称为“氓” 。此处“氓”就是乡下人或者是外来人,古外来者与现在境遇相似,没有雄厚资产很难在市中心买房置业 。

氓之蚩蚩是什么意思 氓之蚩蚩拼音

文章插图
民和氓分布图
“氓”字不见于甲骨文金文,其出现应远远晚于“民”字,“氓”的出现一定是为了弥补“民”字意义的空缺,以满足新义的需求而产生 。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对“氓”进行了比较准确的阐释:
“氓,民也,从民,亡声,读若盲 。”按自彼来此之民曰氓,从民从亡,会意,亡亦声 。
朱氏也驳斥了许慎所谓“氓”为形声字的说法,值得肯定 。从更早的古籍也可以看出,“氓”当为从他处迁徙而来之人 。例如《孟子·滕文公》曰: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
从文献可以知,这个研究神农氏学说的人叫许行,自楚国而来,拜见滕文公,并说:“我远道而来,听说您实行仁政,想得到一个地方,做您的百姓 。”(注1)很明显此人便是远道而来想拿该国绿卡的人,以求享受好的福利待遇,自己也称自己为“氓”,类似现在到了国外的“华裔” 。
好了,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个《诗经》里的“负心人”——氓 。之前关于“氓”,有说是“美貌男子”者,有说是“?男”者(大概是大汉、壮汉) 。但我们从以上分析便知,这些说法均不可靠 。《诗经》中的这个“氓”也当属于“远郊”之人,“氓”要追求的这个女子当是个“城里人”,“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足可见“氓”之家较远,又过河又翻丘 。此“氓”是外来之人,但是比较富足,当是个又务农又经商的小生意人,“抱布贸丝”、“以尔车来”便是对“氓”家庭生活条件的描绘 。
结语:“氓”字原始义为流落或迁徙来的外乡人,与“民”相对,这外乡人安家立业很难,搞不好就成了无业游民,没有职业到处流浪变成了“流氓”,此“氓”也异读为mánɡ 。而后“流氓”词义扩大,指称“不务正业,为非作歹”,善于耍赖,做一些猥亵调戏之事的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