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双减”十大案例,青岛1个入选!( 二 )
四、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依托信息技术优化作业管理 。崂山区充分利用原有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 , 统筹建设“课堂教学云平台” ,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作业管理 , 科学设计和布置作业 , 通过人工智能校本作业本 , 实现分层、个性化布置作业 , 做到精准到校、精准到班、精准到人 , 同时 , 建设“中小学作业监管平台” , 做好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性数据和全要素数据采集 , 基于大数据分析、学生能力系数和作业完成时间推送个性化作业 , 在实现精准的基础上控制好书面作业总量 , 并完善作业结果运用 , 综合发挥评价导向、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作用 。
五、北京市西城区推行点“餐”到校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秋季开学后 , 西城区教委整合12家区属少年宫、科技馆等校外资源 , 经过专业评估遴选 , 首批开设了200多个课后服务活动项目 , 并在部分义务教育学校试点 。所有授课教师都是专业教师 , “菜单”里的课程既有音乐素养、竹笛、中国舞等清新范儿的“爽口菜” , 也有人工智能、机器人编程等科技范儿的“创意菜” , 还有朗诵、武术、剪纸等有滋有味的“传统菜” 。未来该区将逐步实现所有中小学按需“点单” , 条件具备的还可以就近到少年宫等场所上门选课 , 享受更专业的活动空间和设备 。
六、西安市高新区以目标责任制推动课后服务全覆盖 。高新区将抓好“双减”落实作为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2021年秋季开学前夕召开会议重点部署课后服务工作 , 并与各学校签订《“双减”工作目标责任书》 。五部门联合出台课后服务工作方案 , 各学校结合校情“一校一策”制订具体实施方案 , 统筹好作业完成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 用好每天的“两小时” 。与全体教师签订“双减”落实承诺书 , 创新管理并妥善解决“双减”背景下教师“减负瘦身”和奖励激励问题 , 为学生减负、为老师减压、为家长排忧 。秋季开学后 , 课后服务已实现义务教育学校“5+2”全覆盖 , 结束时间不早于18:30 。各校针对不同学段 , 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也有所侧重 , 在普遍开展体艺活动、课外阅读、团队活动、作业辅导等项目的基础上 , 小学一、二年级侧重手工操作、游戏活动等 , 三至六年级侧重兴趣小组、综合实践等 , 初中阶段侧重科技创新、答疑解惑等 。
七、上海市闵行区推进数据驱动下大规模因材施教的“1258工程” 。闵行区打造1个垂直服务的教育云平台 , 依托智能教学和智能学伴2种应用助手开展个性化教学 , 面向学生、家长、教师、管理者和市民5类用户提供精准服务 , 聚焦课堂教学、适性学习、课程选择、校园活动、社团参与、社会实践、家校互动、学科实验8项业务场景丰富应用需求 , 全面深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区域从平台与工具、教师与学生、场景与环境三个维度全面构建区校两级项目研究图谱体系 , 成立项目“管评组”统筹管理指导区域各学校开展研究 。教师通过平台开展备课、授课、布置作业、组织考试、实施辅导 , 学生通过平台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提交作业 。改变了过去上课主要是教师讲授 , 备课组统一目标 , 统一进度 , 统一作业的情况 , 教师可以轻松实现课前分析、课中引导、课后跟踪的差异化教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