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责任是帮孩子找到人生扳机点( 二 )

  在知识技能培训高度发达的今天 , 励志教育、全人格教育、在逆境中求生的精气神培养 , 反而成了好家长、好老师所必备的标配了 。

  王大伟非常认可俞敏洪在这方面的探索 。 他用三代留学生归国的故事来印证什么是好的教育 。

  王大伟的爷爷是在汉城(今天的韩国首尔——笔者注)留学 , “七七事变”后回国 。 回来的时候带了两床棉被 , 里面缝着八路军急需的药品 。 王大伟的父亲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去苏联学习武器 , “回国时 , 四五岁的我去接他 , 看他把两个大木箱子搬下来 。 我妈特别高兴 , 问是不是给我们买电视了?”但王大伟父亲说不是 , 买了两箱子书 。 卢布当时和美元是等值的 , 他父亲把所有钱都买了关于原子武器防护的书 , 也因此开创了中国原子武器防护的学科领域 。

  王大伟则是在日本警视厅留学的第一拨中国人 。 快毕业的时候 , 德国男生天天请人吃冰淇淋 , 法国女生天天晚上跳舞 , 而中国的学生每天晚上跑到图书馆去复印资料 , “因为专业书太贵 , 我们买不起 , 但复印不要钱 , 所以我回国前一个月复印了70公斤外国警学最新的理论 , 每天都干到凌晨1点多” 。

  因此在起跑线上 , 培养留学生不是目标 , 培养有志向不怕困苦的精神世界才是目标 。

  男孩能吃千般苦女孩能绣万朵花

  找到人生扳机点

  什么是起跑线呢?

  王大伟小时候生活在军事医学的大院里 。 他从小就知道 , 院长在人的脑子里发现了一个区域叫蔡氏区 , 很了不起!“他带着一个警卫员在前面走 , 我就跟在后面 , 当时就想 , 我一定要在人脑里发现一个王氏区 , 这就是我的起跑线 。 什么是起跑线?起跑线不是物质 , 不是吃 , 不是穿 , 不是家有几套房 , 起跑线是精神 , 是虚的 。 ”

  王大伟是北京师范大学1977级学生 , 30多年前进校学了两个理论:一个叫发现 , 一个叫在游戏中学习 。 他满面愧疚地告诉采访人员:“我年轻时是这两个理论的鼓吹者 , 到处宣传 。 可是30年过去之后 , 我发现这两个理论实际上有很大的副作用 , 很多孩子的教育因为应用了这两个理论而不成器 。 ”

  因此62岁的王大伟用自己的实践提出——任何一种教育理念都必须经过几代人的验证 。

  说到底 , 还是那句话 , 逆境出人才 , 男孩能吃千般苦 , 女孩能绣万朵花 , 老来富裕 , 不如少年贫穷 。 王大伟介绍了他曾在1979年调查中国500位名人(臧克家、李苦禅、陈爱莲、黄宗英、孙敬修等)——都是各行各业的脊梁 , 给他们每个人写了一封信 , 最后通过回信内容的分析发现 , 他们的平均文化水平只有小学 , 大部分人都受过磨难 , 受过不公正的待遇 , 但是他们永不言弃 。

  “小船有两支桨 , 不仅要夸奖 , 还要有惩戒 。 ”通过40年的研究王大伟发现 , 500次嘱咐 , 300次表扬或者100次惩戒都不如孩子刹那的醒悟 , 感动和立志的作用更大 。

  “我发现 , 那些成功的人或者伟人在人生道路中 , 都有一个或多个扳机点 , 当他经历了这个拐点后 , 突然醒悟 , 飞速进步 , 想拉都拉不住 。 不想成功都不行 。 ”王大伟说 。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采访人员 堵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