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食欲厌食是何病因 哪些疾病会出现厌食的症状( 二 )


 
食物瘾君子
 
“我觉得再不好好吃饭我就要死去了 。”晓慧无助地说 。她属于神经性贪食症,长期处于“暴食循环” 。她从初中开始减肥,起初只是会吃通便、导泻的食物 。“(刺激性的食物)攻击着胃壁,我在痉挛,但我的心跳又快了起来,我这才感觉我还活着 。”
 
晓慧小心翼翼地守着“好女不过百”的所谓体重“准则”,到了大学,她却无法再压抑食欲,彻底滑向了暴食后进行“清除行为”——催吐的深渊 。她开始不计数量、不计频次地暴饮暴食,再偷偷吐掉 。每每看着自己催吐后的“成果”,无力地撑在墙边,她自己都觉得“恶心” 。但是,这种暴食、腹泻及催吐就如吸毒般上瘾,她感觉自己像是个“食物瘾君子” 。
 
走向“衰败”的身体,被耽误的学业与工作,亲友之间的隔阂,都是进食障碍的“赠礼” 。男友不能理解她为什么频繁地崩溃,还和“一口吃的”过不去 。
 
晓慧记得,一次计划外的饮食后,她疯狂地与男友争吵,还向男友动手 。男友气愤地捶碎了镜子,去缝了针 。几天里,她疯狂地将蛋糕、饼干压到自己的胃里,又用手催吐,不分昼夜 。她牙齿松动,手上是催吐留下的疤痕,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
 
“他们(新闻中报道的催吐者)会被批评,说什么‘袁隆平爷爷把你们喂得太饱了’,却几乎没人在乎他们是不是病了 。”沉默一会,她补充说,“他们”指的是“我们” 。
 
营销的“商机”
 
从L号、M号再到S号和XS号,熊熊一点点把自己塞进了更小码的衣服里 。如今看到自己XS号的紧身裤和吊带裙,熊熊觉得这是“削足适履”的结果 。她记得,曾有一张“女孩身高体重对照表”在网上很火,身高150厘米对应体重甚至只有33公斤 。“66斤,那是我小学时的体重 。”
 
去年,如同一阵潮流,熊熊关注的几个社交红人都开始减肥了,这让她感到恐慌——“身边好多人都在减肥,好多网红也在减肥,好多瘦子都在减肥 。我如果不减,岂不是要比别人胖很多吗?”
 
女星在综艺节目里吃饭带食物秤被节目组精心宣扬,选秀节目让百位女孩测腰围、量体重……熊熊认为,媒体对“纤瘦美”的追求和宣传简直无孔不入 。就这样,原本只是普通身材的熊熊认定自己就是“土肥圆”的代表 。
 
“我做梦都想拥有那种身材 。”熊熊四处寻找减肥秘方,并尝试各种惊人的食谱 。“断碳水”“断脂肪”“哥本哈根减肥”“生酮饮食”“液体断食”……这些都是在某社交软件上很火的减肥饮食方法,而软件的深度用户熊熊,在厌食期间将它们试了个遍 。对“众人皆瘦你独胖”的恐惧早就碾轧了她的理性 。
 
极端饮食方式以超低的每日摄入量或者极度偏颇的营养结构,让熊熊从体重100多斤下跌到70多斤,可她没能像宣传的一样,在瘦下来之后就可以享受美食,就可以“获得全世界” 。
 
长时间的节食,让熊熊忘记了怎么像正常人一样吃饭,眼前的食物都是“罪恶的”热量 。她爱上了吃各种代餐产品,“魔芋面”“代餐奶昔”在商家口中是低卡饱腹、营养均衡的“神仙食物” 。按照某代餐品牌的建议,一罐代餐奶昔可代替一顿正餐,“如果想在短时间内快速打造身体线条,可以三餐都代餐,一般建议两周代餐计划” 。可事实上,商家“代餐计划”的每日摄入只有800千卡左右,而一位普通成年女性的每日摄入量应是其两倍以上 。
 
代餐产品不便宜,熊熊花钱如流水,可是她收到的一箱箱昂贵的“营养食物”并没带来健康,反而让她在进食障碍里越陷越深 。身体的匮乏,反映在意志的消沉和精神的易激易怒上 。她也不喜欢镜中骨架般的自己 。“这是媒体和商家的消费游戏,却被我当真了 。”她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