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子大乌参可算是一道经典的本帮功夫菜( 二 )
据说 , 1937年淞沪抗战期间 , 中国军队南撤 , 市内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被包围成“孤岛” 。 那时 , 小东门外洋行街一批经营海味的商号对外贸易中断 , 生意清淡 , 一大批销往港澳和东南亚的乌参积压在仓库 , 因为乌参不对上海人胃口 , 无人问津 。 上海德兴馆名厨杨和生和蔡福生知道后 , 便以低价收购 , 并悉心钻研烹制方法 。
名厨们将乌参水发后 , 以本帮菜的烹制方法 , 加笋片和解汤调味 , 烹制成红烧乌参出售 。 起初 , 上海本地饭店都没有此菜 , 德兴馆创制并经营之后 , 便立即成为最吃香的菜肴 。 后来厨师们考虑到乌参虽富有营养 , 但有鲜味不足的弱点 , 于是用鲜味较浓的干虾子作配料来提鲜 。 最终创制出上海风味的虾子大乌参 , 广为流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