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洪洞县的大槐树是一个有名的寻根之地,有多少姓氏是从这里迁移出去的?( 九 )


元末明初 , 常年战乱 , 作为两个朝代的衔接阶段 , 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 , 甚至出现了人丁荒芜的场景 。当时主战场在河南、河北 , 山东 , 安徽等地 。这些地区经受着一轮又一轮的战争 , 很多地方甚至没剩几个人了 。有一个故事是说 , 当时朱元璋和自己的儿子朱标一起出去寻访 , 走在路上他们问道 , 杭州应该怎么走?当时路边的一个老人说 , 你脚下就是杭州了 。然而朱元璋一行人放眼看去 , 杭州只有12个人 。老人叹气的离开……
这个故事有些夸张的说明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常年的战乱 , 导致人丁荒芜 , 无人耕田 , 纷乱逃亡 , 饥不果腹 , 这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写照 。
原本富庶的江南因为战争的侵害 , 已经没有了昔日的繁华和热闹 。取而代之的是人口的流离失所 , 百姓苦不堪言 。
这个时候 , 哪里没有战乱 , 没有硝烟 , 哪里便是能安身立命的地方 。而这个地方就是山西省洪洞县 。各地的百姓 , 流离失所 , 无家可归 , 只求保命而已 。山西洪洞县这个没有战乱的地方成为了各地百姓的避难所 。据不完全统计 , 这次战争造成的人为聚集 , 在山西洪洞县共输入了大概二百多个姓氏 。根据百家姓来讲:
赵钱孙李 , 周吴郑王 。
冯陈褚卫 , 蒋沈韩杨 。
朱秦尤许 , 何吕施张 。
孔曹严华 , ...
不夸张的说 , 二百多个姓氏基本包含了大部分的中国人口 。
转眼到了明朝 , 朱元璋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 开始规划国计民生 , 生产生活 。受战乱的影响造成的全国人口分布不均的问题已经被重视起来 。所以朱元璋决定对于山西洪洞县人口聚居地进行人口迁徙 。让这种聚集性的人口通过命令管理的方式分别输入到全国各地 。从朱元璋到永乐年间 , 洪桐县共组织过8次大型的 , 有目的、有规模、有组织的搬迁活动 。中国人讲究的是认祖归宗 , 即便是穷乡僻壤 , 都不愿意舍弃 , 这是中国祖辈的传统观念 。所以 , 这种迁徙是有阻碍的 , 为了让迁徙能够顺利进行 , 政府制定了很多策略:
四口之家留一 , 六口之家留二 , 八口之家留三……
这个策略有很多不妥的地方 , 拆散一个家庭是何等困难的事情 。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暴乱和恐慌 , 为了安抚这些远离故土 , 远离亲人的人 , 政府又采用了补偿金的策略 , 凡是登记之后确认要迁徙的人都会领到政府发放的一部分补偿金 。这些微不足道的补偿金对于家庭比较好的人自然不会看得上 , 但是对于穷苦的乡野百姓 , 吃饭穿衣都困难的人们 , 迫于生计 , 还是愿意考虑的 。因为这样一系列相关的策略 , 使得一次又一次的迁徙变得顺利很多 。
最终 , 在当时统治者的管控下 , 山西洪洞县的居民陆续的迁往全国各地 。东北 , 河南 , 山东 , 甘肃 , 陕西等地都有大槐树下的印记 。据悉 , 从洪洞县迁徙出来的居民姓氏多达八百多个 。这是历史性的迁徙 , 不忘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为了不忘记自己生存过的土地 , 这些迁徙的人们共同约定 , 以洪洞县大槐树作为自己的印记 。从此这个象征性的槐树的故事便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 , 子孙后代如果祖辈上是从山西洪洞县迁徙而来 , 都会有相关的故事流传下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