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挤撞韵是格律诗写作规则吗( 三 )


AABB、ABAB、ACBC、ABAC型的成语或临时组成的自由短语,AAB、ABB型重叠修饰和重叠后缀词及短语(如毛毛雨、绿油油、笑哈哈),必须重叠的单纯词(如奶奶),叠音的象声词,上述各类词虽然重音重韵重字,但朗读很上口,大多可在联尾或句中挤韵 。同音同韵组词是一种审美构词法 。诗词中使用这类词,若韵的密度合适,前后字词声调区别开,平仄重音搭配好,音乐感很好 。一些联绵词若出现在对仗句中,可以挤撞韵,韵密些也往往无妨碍 。一些联绵词无法拆分,用在联尾或想在句中使用又与韵脚同韵,挤韵正常 。
五、恰当的挤撞韵可灵活节奏,更好地适应风格情调变化的需要
格律诗的声音以既整齐又交错的方式行进,表现出富有音乐感的韵律形态 。格律诗的节奏必须体现在韵律中,韵的节奏是基调,是主旋律 。格律诗的平仄规则追求的节奏感,是一种音节节奏,但平仄形成的节奏较弱 。平仄只分两类,可声调有四声 。一组音节或一句一联中的平仄会产生很多种四声组合,形成的节奏感差别很大 。平仄节奏的基础是词的语法停顿,除四声调值组合不同外,由于音节声母韵母拼出的音味更不相同,音的响亮长短强弱千差万别,加上声调在连读时还有变调现象,节奏性及是否拗口情况非常复杂 。这些复杂的因素组合到一起,再加上语气重音位置失当,可能降低甚至丧失平仄节奏感,也可能别扭拗口,这也是一首符合规则的格律诗也会节奏消失或混乱、拗口或呆板乏味的主要原因 。若节奏与诗句内容、意境、感情状态配合也不合适,还会律不达意 。平仄不会自然生出好节奏,而好的诗句在语流中有时几连平或几连仄都仍然存在节奏感,这在非格律诗中常见 。平仄的划分虽有利于形成音节节奏,但是,音节的语法停顿及起伏不会自然就具有鲜明、良好的状态,音节声调起伏停顿的节奏感和谐调性要靠作者艺术创造 。
音节节奏既要服从韵的节奏,同时又影响韵的节奏 。格律诗句式齐整,每句每联的音节数量影响韵的密度,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韵节奏的灵活性,不利于感情类型和诗歌风格的丰富变化 。挤撞韵作为一种手段,可以一定程度上调节音节节奏对韵味的影响 。
韵母是发声的主导因素,是押韵所在之处 。同音、谐音的音节间隔出现会形成明显的节奏性主基调,也就是诗词的节奏性韵味 。七言格律诗中平仄起伏多而弱,韵的起伏少而强,却容易控制节奏 。平仄变化、重音变化和用韵节奏融合好,韵味就会更强 。同韵、邻韵及主音素相同的音节在一两句内出现次数多些,或重复重叠出现,或同音同韵的四声连续变化,能强化起伏回绕的旋律感 。
挤撞韵能够增快韵的频率,有利于形成轻快活跃、激情明亮、流利谐和、诙谐幽默等风格节奏 。叠音叠韵有利于形成徐缓深长、悠长连绵、优美抒情、回味无穷、气韵丰足的韵律感 。
李白的千古绝唱《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现在用普通话读这首小诗,仍朗朗上口,一气呵成 。诗中四句二十字,首句押韵,挤韵有床、上、望三字,句首就在韵味中,句句有韵味,月和头字还重复出现两次,可谓挤韵楷范 。
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前三句中句句有宫字,末句借韵宗,四句二十字,宫音回绕,配合意境,凄冷荒凉场面跃然而出,深沉感慨之音绕耳 。
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四句中同韵母的字有六个:起、枝、啼、啼、时、西 。现在用普通话读这首小诗,一气呵成,韵味配合倒叙手法,到末句意已明,但韵味不去,意仍未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