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杀了关羽,张飞首级也被送给孙权,为何诸葛亮阻止刘备伐吴?( 三 )


诸葛亮和刘备心中雪亮:荆州不能丢,必须取回来 。
这是他们多年前初次见面,隆中对战略的第一步 。没有了荆州,相当于伐魏大业断了一条腿 。
【东吴杀了关羽,张飞首级也被送给孙权,为何诸葛亮阻止刘备伐吴?】然而,诸葛亮与刘备在这个时候产生了分歧,他们对继续联吴还是伐吴,武力夺荆州还是等待时机这个问题上发生了策略冲突 。
诸葛亮的阻止,只是二人在时间和策略上的短暂分歧 。
诸葛亮在心里希望蜀汉继续隐忍不发、等待时机 。刘备却等不及了,他已经年近六旬,害怕生前看不到北伐中原 。他不想把这个重任留给子孙后代来完成 。
于是他坚决伐吴,武力收复荆州 。
刘备是天下枭雄,他一辈子都没有糊涂过 。他绝不至于感情用事,为了报关、张之仇,而举全国之力去伐吴 。
虽然我也不太喜欢刘备,但是逐渐理解了他,我更愿意相信:
刘备他不是伐吴,他是要灭吴 。他心中有了一个更加霸气的战略,那就是:先灭吴,再伐魏,拥江东之地,携吴蜀之众,北定中原,还于旧室 。
只有这样,才更像刘备,才能配得上他的野心 。
但是仁义虚伪了一辈子的刘备,最怕暴露自己的想法,他还是将这个野心藏到了心里,打出了“为关、张复仇”的旗号,不顾诸葛亮、赵云的劝谏,举全国之力,执意东征伐吴 。
这一点,诸葛亮猜到了,所以他劝了一次就闭嘴了 。赵云却没有看明白,一直力谏刘备放弃伐吴,这也是后来刘备不重用他的原因之一 。
最终,野心必须有实力支撑,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
作为三国最弱的一方,却想着速战速决吃掉一个吴国,牙口和肠胃都不够啊!
诸葛亮深知这一点,所以他阻止刘备伐吴,只希望等蜀汉发展到实力足够时再行动 。
最后无法阻止,诸葛亮才感叹,如果法正还活着,一定能劝阻陛下伐吴 。
原因很简单 。曹魏占据中原,一统北方 。中原士子人才辈出 。商业繁荣 。多大城 。人口多 。无论是蜀还是吴都无法凭一力抵挡 。唯有两家练手,才能勉强抗衡 。一旦蜀吴翻脸 。曹魏一定会从中浑水摸鱼 。渔翁得利 。所以诸葛亮要阻止刘备 。但失败了 。所以诸葛亮之后说要是法正还活着的话 。就能避免夷陵之败 。
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曾提过蜀汉的立国策略,一是以荆州、益州作为根据地,在曹魏东吴的夹缝中寻求发展;二是联吴抗魏 。在魏蜀吴三国中,蜀的根基最浅,实力最弱,在赤壁之战之后,孙刘联盟事实上形成 。诸葛亮深深知道,如果去伐吴,同孙吴闹翻,必将蜀汉陷于腹背受敌之中,影响蜀汉的根基,甚至会灭亡 。因此出于大局着想,诸葛亮必须阻止刘备伐吴 。
关羽、张飞是臣,刘备是君 。
刘氏江山,是一个大的政体集团,关张二人不过是集团中的一员,虽然个人能力和在集团的重要性不可替代,但对于集团他们终究是个体 。不能因为个体的利益而影响集团的利益 。
1.刘备集团的存活 。在关张二人失去的压力下,和荆州的丢失下,刘备集团大大受挫,这时应该有效的保存自己的实力,保证天下三分的均衡之势,外力不可再失 。
2.关张二人属于失职 。地位多尊,终究是刘备的臣子,不追究责任,已是开恩 。刘备为君,大家都在看着他,不可因亲而坏了规矩 。如何服众 。
3.集团临事突变,稳定政局才是关键,个人成见必须放到一边,不可影响大局 。
同时,诸葛亮就是这样的人,同时他是刘备的参事,给予刘备合理的建议是他的工作职责 。所以,当务之急是安内而稳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