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杀了关羽,张飞首级也被送给孙权,为何诸葛亮阻止刘备伐吴?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二月,关羽、关平率领数十骑逃到距益州仅有一二十里的临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被埋伏的东吴将领马忠所擒,后被孙权处斩 。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闻知关羽被孙权所害,愤然大怒,以为关羽报仇为名,令张飞从阆中出兵江州,由于张飞平时经常鞭打士卒,不料出兵前却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身亡,并带着首级投靠孙权 。
这下,相当于和自己出生入死的两个兄弟都死在了孙权手上 。虽然,孙派遣使前来请和,只是伤痛万分的刘备坚决不许,并欲起倾国之兵,讨伐孙权 。当时,诸葛亮站出来,竭力劝阻刘备征讨东吴,这又是为什么呢?
《三国演义》记载: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当时,北方的曹魏,从曹操统一北方,到曹丕建立魏国,历时13年;东吴从孙策一统江东,到孙权继承兄业,历时更是长达20年之久;而刘备从占领成都到称帝,霸业仅有7年 。可以说,当时魏、吴、蜀三国鼎足之势已成,而唯有蜀国根基最是不稳,势力最是弱小 。所以,如果蜀汉伐吴,极有可能给曹魏创造趁虚而入的良机 。
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之时,二人分析天下形势,荆、益二州州牧懦弱无能,可取之以立业 。同时,由于北方的曹操强大而孙权、刘备皆弱,所以必须孙刘联盟,才能对抗曹操 。然后,待天下有变,一路从荆州出兵攻打宛洛;一路从汉中出兵,攻打关陇,则中原可图,帝业可期 。
但是,关羽被杀前,刘备攻占汉中,便将善守的魏延留下镇守汉中,而不是选择善攻的张飞镇守汉中 。以此来看,刘备并无出兵汉中的打算 。所以,就算关羽不死,刘备依旧会选择先行讨伐东吴,而不是曹魏 。同时,从刘备欲起倾国之兵讨伐东吴的趋势看,他是打算放弃曾经制订的最初国策,明显想要先消灭东吴,占据南方的半壁江山,然后与北方的曹魏进行对决 。如果,刘备此计成功,他将成为中国历史上南北划江治的开创者 。
然而,刚刚成就帝业的刘备,似乎自信心膨胀太过,明显有点看不清“三国鼎立”的大势,更不以当初“待天下有变”的国策大局为重,悍然发动夷陵大战 。遗憾的是,他率领的大军反被东吴陆逊的一把大火,几乎烧了个精光 。
对此,诸葛亮看得非常明白,因为当初的基本国策就是他的治国理念,所以他要竭力进行劝谏,奈何他的年龄与刘备相差太大,威望并不足以改变刘备的决定 。所以,诸葛亮当时感叹:“如果孝直(法正)没有死,以他的威望,定然可以劝阻主上东征 。”
公元214年,刘备攻占成都;次年,曹操镇守汉中的夏侯渊、张郃等将,多次入侵蜀州巴西,刘备随派遣张飞与张郃大战于瓦口,张郃败退回到南郑,刘备也返回成都 。休整四年后,刘备与曹操正式拉开汉中争夺战的帷幕,直到公元219年才打败曹操,占领汉中 。同年末,关羽被孙权所杀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拉开了夷陵之战的帷幕 。从刘备占领成都立业,到他称帝,历时仅有6年,但是其中有3年多的时间在打仗,治理辖地也就3年,其辖区根基如何能和曹操和孙权相比 。
所以,诸葛亮劝阻刘备东征,意图“高筑墙,广积粮”,但是刘备信心膨胀,一意孤行,结果大败,并造成国家根基动摇 。
古人常言:“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蜀国先是关羽丧命,接着又是张飞遇害,如果以唯心论,此时命运的车轮已逐渐偏移刘备的人生航向 。作为上知天文,下识地理,阴阳八卦无所不精的诸葛亮,绝对能看到这一点,所以他要劝阻刘备用兵 。同时,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刘备已到了人生的巅峰,接着稍有不甚,便会滑落 。所以,作为智者的诸葛亮,同样也会劝阻刘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