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你想说点什么?随便谈谈?( 三 )


其二是:后四十回的艺术价值问题?不少研究者有过论述,认为高颚是在收集到八十回以后部分后进行了疏理工作,才补足红楼梦的后四十回的,高氏自己也承认在收集到三十多回的散稿后,才从事补完全书的任务的 。在没有确凿的材料足以证明高颚的所谓“伪作“之前,不应该以太多的理由指责古人的吧!况且后四十回仍然继续了贾府中人物的悲剧命运,细看后四十回,文字并不坏到不堪读的地步,况且它毕竟是根据散失的“残稿"修補成的,高鹑其功不可没也!老实讲,没有高鹑,程伟元修订后的完整的《红楼梦》我们或许看不到红楼梦这部书了,光凭那几部后来才发现的《石头记》手抄本,红楼梦能享誉天下!当然我们也必须重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研究价值,因为这是老祖宗留下的珍贵的手笔文本 。
总之,《红楼梦》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它那厚重的艺术份量,浓浓的人情风俗,世态炎凉的悲愤之叹,十八世纪贵族庄园的的生活生动灵性,诗一般的细致描绘,娓惋道来的自然真情…… 。一切均是如此让人留恋不已!读红楼梦,研究者一定要回到《红楼梦》文本中来 。这样才能使这部巨作发挥出艺术能量,普及广大的读者群!
我就通过这个视频视频在回答作者的点题 。
很好,咱们聊聊 。五十年代初我上小学的时侯,经常在晚上点着小煤油灯,半夜半夜地读残缺不全的古典小说,多是三国,水浒,封神演义等 。有一次我到亲戚家去,亲戚知道我喜欢读书,就带我到一户有许多藏书的人家 。这家主人很热情地从书架上抽出几本书让我看,我拿上一本翻开一看,上面写的都是老爷太太小姐丫环,登时觉得索然无味,把书还给了主人 。后来回味,猜想那几本书肯定是红楼梦,小子有眼无珠,丢人丢大了 。其实我一直到大学,也没有读到红楼梦,但是介绍红学的文章倒读了一些 。文革期间有了闲空,就想闲着也是闲着,何不趁空了解一下红学究竟是什么,所以就托一位大学同学在他们单位图书館借了几本胡适,俞平伯,周汝昌等大家的红学专著,仔细看来,越看越有趣,真是爱不释手,心想原来红楼梦梦里梦外还有这么多逸闻趣事,不可不探究一二,从此与红楼结下不解之媛 。正如专家所言,红楼梦是一部不完整的文学巨著,正是由于不完整,如同维纳斯雕像一样,显出无可比拟的缺陷美,正是由于不完整,才产生出千千万万的美丽的猜想和臆度,才有源源不断问题的提出和探询 。研究红楼梦享受过程就好了,不必追求结果 。如果有一天突然找到了八十回后的原作,就像维纳斯接上了手臂一样,把想象中的美都荡然无存了 。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就如1982人民文学新校本前言写的:“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也是最复杂的作家,《红楼梦》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作品” 。我人生中最早接触的《红楼梦》不是小说而是1978年放映的越剧电影,然后再是1981年上海人美版的16册小人书,真正阅读小说原著要到1986年初三下学期语文课本《乱判葫芦案》,节选自程乙本(后来认识到的),紧接着1987年电视连续剧的播出,全国掀起了“红楼热”,16岁的我才真正读完全本,是山东齐鲁书社版的程乙本,1990年20岁的我有了收入,在新华书店买了90年7月湖北603厂第3次印刷的1982年人民文学新校本,1985年第2次印刷时插入24幅刘旦宅绘图,这是一套目前通行的最权威的版本,采用1760年庚辰手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秋月定本”为底本,参校了其它九个抄本和程伟元甲、程伟元乙刻印本,共十二个本子,实际上红楼梦版本共发现有抄本(脂砚斋手抄本)十二种,可惜的是1959年在扬州发现的靖应鹍藏本,只留下了当时抄录下来的150条脂批,原书如昙花一现,旋即迷失无踪,所以现在国内仅存十种抄本,还有一种在俄罗斯,叫“列宁格勒藏本”,加上程甲、程乙两种刻本,上海的程丙本,现存共有十四种本子,至于1977年台湾影印萃文书屋所谓的程丙本,只是后来上海发现了程丙本,才弄清楚台湾程丙本的只是将甲乙丙三个版本的散页凑集拢来的混合本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宝库,也是一部女性反抗和觉醒的书,书中刻画了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并且诗词韵文也是相当精彩的!对我来说红楼梦包罗万象的太多了,不一而足,先就胡言乱语几句,希望中国文学将来能有超过她的出现!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